水木燕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章 入門,無限的惡作劇,水木燕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義。”

“一切世間之法,不論有情非情,總為因緣生者,因緣生之法,自體不實,故曰空,此理為真,故曰諦!”

《摩訶止觀》之中,有一佛言名為“圓融三諦”。佛教中無論是大乘還是小乘,都是以真俗二諦作為通說,闡述諸般佛理,無上正覺。法華宗智者大師從龍樹《中論》“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一偈領悟出中諦,以此連繫真俗二諦,強調三諦的圓融相即,還由此建立起諸法實相論。

觀音菩薩也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切事物都由因緣而生,沒有永恆不變的實體。

一切事物其中雖無永恆不變的實體,卻有如幻如化的相貌,皮肉紅顏、世俗五蘊,皆為虛假。

如觀空時,無空無假無不中。

諸法實相,其體唯一。各自皆是破、立、絕,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相互融即,無礙自在……

“你能悟到這一層,足見你的慧根。”

對於楊易的悟『性』,縱然活了不知多少年的普德禪師也不由驚歎,蓋因楊易所悟,實際上已經包含了天音寺修行法門的根本思想。

他跟楊易說起佛門空相、念識之妙,論三妙諦、六根九識之道理,由意識入手,說佛法心外無我,有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滅之論,又說緣起之妙、十二因緣,即——意識之我從無到有誕生的過程。

實則,就是在教導楊易天音寺的根本功法——《大梵波若》的妙諦法門。只不過凡人平庸,難以從經義中參悟,需要將法門平鋪直敘,才能按部就班。像楊易這樣的武學宗師,已經沒有了普通人那一層“知見障”,能觸類旁通,又智慧深藏,自然可以從這些根本道理中,領悟修行法門。

就像他曾經做的那樣。

雖然楊易並不知曉這一情報,但卻漸漸感覺自己忽然晉入了一種極為寂靜的境界。

身心凝然,遍身『毛』孔,莫名的氣息徐徐出入,入無積聚,出無分散。

好似自身意念與虛空之中冥冥至高存在接觸,融為一體,一念之間牽引法界神通,臻至梵我如一,五蘊皆空的境界。

恍惚間,楊易彷彿成了一尊菩薩,出入有無之間,生存毀滅一念而起。

在佛門,這就叫欲界天魔來擾,外魔來襲。這時候,就必須把持本心,不能為之所動,否則很容易被精神世界的虛假幻想所『迷』,沉淪其中。

最糟糕的是,因為許可權升級的緣故,楊易並沒有第一時間融合自身曾經的修為和無漏元神,作為一個只有心『性』還在的“凡人”,偏偏他又體會過那種高階的力量,其中兇險可謂更上一層樓。

否則,千百年來,天音寺……不,是諸天萬界無數佛門中人可望而不可得的菩薩果位,就這樣成了,那還玩兒個蛋啊。

“法不在內外中間,不在三世,妄緣合生無實無主,相不可得。無合無散如空如幻,『性』淨不汙。以無所有故,心心所乃虛誑故,法非一異緣生無『性』,是為實空。空故無相。無相故無願,無願故不見法生滅,入無生法忍門……”

在普德禪師的講經聲中,楊易終於從那令人著『迷』的虛妄世界中掙脫出來,低語一聲,虛弱的暈了過去。

在那最後一刻,楊易無比懷念自己的修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二次元抽獎

喜歡排骨

末世種田:女配要逆襲

相思不再念

仙神易

何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