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2章 作戰平臺,帝國爭霸,閃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進系統還在工作,整個平臺就正常航行。

更加重要的是,在戰鬥當中,可以透過拆除受損分段的方式,讓平臺保持作戰能力。

在理論上,任何一個分段都能夠單獨執行現役的艦載機,戰鬥力相當於“薛遠征”級超級航母的50%。

此外,只需要2個分段,就能夠把航空作戰能力提高到B級,為80噸級戰術運輸機提供起飛與降落所必須的場地,並且為空軍戰術航空兵的全部作戰飛機,提供執行作戰任務必須的後勤保障。

即便是“戰-11B”這樣的重型戰鬥機,執行空戰任務的起飛距離也不到500米。

如果5個分段全部正常運作,就能夠提供1250米長的跑道,足以讓空軍的重型攻擊機滿載起飛,甚至能夠讓“運-15”這種最大載重量達到75噸的重型運輸機起降,從而獲得完備的持續作戰能力。

其實,只要能夠解決分段的定位問題,還可以把更多分段拼湊到一起,從而獲得更長的跑道。理論上,10個分段就能提供運作“運-10A”與“轟-10A”所需的空間,成為貨真價實的浮動機場。

關鍵還有,能透過增強橫向保障艙段來提高平臺的綜合作戰效能。

其實,這也是“初期型航空作戰平臺”的精華所在。

在標準任務模式下,除了5個主艙段,還有3個橫向連線的保障艙段,分別是跟二號主艙段連線的“航空器保障艙段”,跟四號主艙段連線的“作戰維護保障艙段”與跟五號主艙段連線的“人員勤務保障艙段”。

這3個艙段的長度都只有150米,不具備獨立作戰能力,配備的動力與推進系統也只達到輔助艦船的水準。

在作戰行動中,保障艙段跟隨以快速戰鬥支援艦為主的輔助艦船編隊活動。只有在到達作戰海域,並且需要進入戰鬥狀態的時候,才跟主艙段結合,並且為主艙段搭載的作戰力量提供支援。

因為採用統一介面,所以保障艙段在理論上能跟任一主艙段對接。

關鍵還有,可以非常方便的擴充套件其他保障模組。

比如,要想獲得更強的持續作戰能力,可以在三號主艙段上對接運載能力達到了3萬噸的“彈藥與燃油儲運艙段”。如果為登陸作戰行動提供支援,可以在一號主艙段上對接“地面平臺轉運艙段”。

要是放棄航行能力,甚至能夠透過串聯接駁更多的保障艙段。

當然,首要任務是讓“初期型航空作戰平臺”由圖紙轉變成實物,因此海軍沒有提出太多的要求。

即便如此,“初期型航空作戰平臺”的建造工作依然是步履維艱。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建造成本太過高昂。

一套由5個主艙段與3個保障艙段組成的作戰平臺,在計劃階段的建造成本就達到“薛遠征”級6倍。

可相對的,作戰能力未必能夠達到“薛遠征”級的6倍。

6艘“薛遠征”級,能搭載大約600架艦載機,並且一次出動250架艦載機對1500千米範圍之內的目標發起攻擊。“初期型航空作戰平臺”最多隻能搭載400架艦載機,在一次攻擊中出動120架。看上去,後者的作戰能力還不到前者的一半。哪怕把作戰半徑算上,以單位距離彈藥投擲量為對比標準,後者的作戰能力也只有前者的75%。很明顯,“初期型航空作戰平臺”的效費比非常糟糕。

其實,這也是保守派主張建造航母的主要依據。

不過,也就是保守派主張的作戰效率,讓“初期型航空作戰平臺”獲得帝國高層的全力支援。

道理非常簡單,“初期型航空作戰平臺”在獲得適當加強後,能夠為包括戰略轟炸機在內的所有作戰飛機提供支援,從而大幅度的增強海軍的戰略打擊能力,並且成為實現多軍兵種聯合作戰的基礎。

相對而言,在戰略打擊能力方面,超級航母的作戰效率為零。

跟建造成本比,技術產生的影響其實更加嚴重。

第一個必須得解決,根本繞不過去的技術難題就是“全電推進系統”,以及與之息息相關的“綜合電力管理系統”。

電力推進,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早在第一次全球大戰前,帝國海軍與紐蘭海軍就嘗試過使用電動機來推進戰艦,也取得了一定的實用經驗。

真正難的,其實就是基於“綜合電力管理系統”的“全電推進系統”。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讓燃氣輪機與柴油機等傳統的動力系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帝國爭霸系統

小小千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