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5章 重戰稱雄,帝國爭霸,閃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16”的打擊能力超過了所有現役攻擊機,不止是載彈量更大與航程更遠,還因為能夠使用現役,以及即將服役的所有精確制導彈藥,並且在任何氣象條件下摧毀地面與海上目標。

以46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升空時,“戰-16A”最多能夠掛載16噸炸彈,內部滿油的最大作戰半徑為1800千米,進行一次空中加油能夠達到3000千米,攜帶5具副油箱的轉場航程可達7500千米。

相對而言,“戰-16A”的其他效能算不上突出。最大飛行速度僅1.6馬赫,最大可用升限為米,可用過載為+5G到-2G,海平面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1100千米,最大爬升率為每秒240米。

當然,對於體量接近於戰術轟炸機的超重型攻擊機來說,這樣的飛行效能也能接受。

帝國空軍選擇了“戰-16A”,以其為基礎開發新一代電子攻擊機,也就是看中其巨大的改進潛力。

超過45噸的起飛重量,以及巨大的內部空間,就算“戰-16A”沒有內部彈艙,也能夠像“攻-8FZ”那樣把電子戰裝置置於機體內部,從而騰出寶貴的外部掛點,用來攜帶打擊防空系統的彈藥。

得益於電子裝置小型化,“戰-16AD”只是犧牲了位於座艙後方的背部油箱,內部載油量減少了1800千克。因為有5個2000千克級的過載外掛點,而且一般不需要使用重型對地打擊彈藥,也不用掛載電子干擾吊艙,通常可以用3個過載外掛點掛載副油箱,所以作戰半徑不但沒縮短,還稍微有所提升,達到2000千米,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最長滯空時間更是高達6小時。

關鍵還有,“戰-16A”採用的並列雙座佈局。

前面已經提到,帝國空軍最初把“戰-16”當成戰術轟炸機看待,也就需要考慮長時間飛行所帶來的問題。

顯然,至少需要2名飛行員。

不管自動駕駛裝置多麼先進,只要正常任務週期超過了6個小時,就得必須安排2名飛行員。

在戰術飛機上,通常是縱列布局。

這麼設計的好處有三個:一是能降低迎風面積,也就是降低飛行阻力;二是能減少水平投影面積,等於降低了被機關炮這類小口徑高射武器擊中的機率;三是結構更簡單,能夠減少上百千克的重量。

缺點也很突出:得配備2套飛行控制系統,飛行員之間的溝通協調不是很方便。

對戰術轟炸機來說,縱列布局的優點沒多大的價值,缺點反到顯得很突出。

正是如此,戰術轟炸機都是採用並列雙座佈局,而且“戰-16A”在設計的時候,為了顯現出“重型”與“攻擊”的定位,採用了並列雙座佈局,還一直沿用下來,在後期修改的時候都沒有換成縱列雙座佈局。

當然,這也跟空軍希望儘快讓“戰-16A”投產有關。

對電子攻擊機來說,並列雙座佈局肯定要比縱列雙座佈局好,尤其是在只有兩名飛行員的情況下。

準確的說,在“戰-16AD”上只有一名飛行員,坐在右側的是電子戰軍官。

在同樣具備防空壓制能力的“攻-5CZ”上,有足足4名成員,除了飛行員,還有3名電子戰軍官,而且前座副駕駛兼任武器軍官。“攻-8FZ”因為只有2名成員,所以不具備防空壓制能力。

雖然隨著技術進步,不再需要數名電子戰軍官來操作電子戰裝置,但是肯定需要讓兩名成員協同作戰,比如在必要的時候得由飛行員控制機載武器。很明顯,並肩而坐能更有效的進行溝通協調。

當然,還能夠共同使用一套電子戰的操控裝置。

要說的話,帝國空軍對“戰-16AD”是非常的滿意,在完成驗收測試之前就下達了批次採購訂單,而且第一批的採購數量就超過了200架,除了一對一的取代“攻-8FZ”,還要取代“戰-10AD”。

在空軍的戰術體系當中,“戰-16AD”的地位還在“戰-16A”之上。

道理也很簡單:帝國空軍並不缺乏攻擊機,重型攻擊機也足夠用,更別說還有數量眾多的戰略轟炸機,相對的,專用的電子攻擊機卻捉襟見肘,而且“攻-8FZ”缺乏實施硬摧毀的能力。

在波沙灣戰爭期間,帝國空軍的攻擊機群經常需要海軍的“攻-5CZ”提供掩護。

先不說作戰效率的問題,面子上就掛不住。

此外,“攻-5CZ”的綜合作戰效能確實超過了“攻-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帝國爭霸系統

小小千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