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4章 再接再厲,帝國爭霸,閃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首輪攻擊的結果,斯塔克反到不太關心。
其實,早在凌晨4點過,也就是攻擊行動結束之後不久,攻擊編隊的領隊長機就發回了報告,宣稱擊中包括1艘航母在內的多艘戰艦,而且有10餘枚反艦導彈集中航母,已使其喪失作戰能力。
只是,這份報告到底有多少水分,那就沒辦法說清楚了。
以當時的情況,就算護航戰鬥機引開了防空戰鬥機,攻擊機群在完成攻擊任務,準確說是投射了反艦導彈之後,也不會繼續冒險向前飛行,肯定會立即轉向返航,也就無法知道攻擊的結果。
因為攻擊距離太遠,所以沒有安排攻擊機執行甄別任務。
嚴格說來,也沒有這個必要。
這份戰報,多半是領隊長機根據交戰情況,特別是敵艦隊防空戰艦的數量,做出的大致推測。
不過,實際結果也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進入到攔截反艦導彈的作戰階段,防空戰艦的表現至關重要,將決定航母,乃至整支艦隊的生死。
處在恰當位置,而且火力充沛的防空戰艦,簡直就是艦隊裡面的定海神針。
拿梁夏海軍的“青州”級巡洋艦來說,其搭載的“神盾”相控陣雷達,對空探測距離超過了600千米,能同時搜尋與處理數千個目標,並且跟蹤其中數百個目標。依靠沿戰艦中軸線佈置的4部火控照射雷達,能同時引導16枚DK-9攔截8個高威脅目標。如果對付的是反艦導彈這種沿著固定航線飛行的目標,還能採用錯時照射的方式,用16枚防空導彈同時攔截16個目標。
在理論上,1艘“青州”級就能應付1個方向上的飽和攻擊。
正是如此,在對付航母戰鬥群的時候,往往會集中力量,首先解決掉擋在攻擊線路上的防空戰艦。
這次也不例外。
在機群的前方,準確說是右前方,也就是艦隊東邊,確實有一艘防空戰艦,而且就是強大的“青州”級巡洋艦。
為此,首先到達的那個中隊的8架A-6D,把攜帶的“魚叉”全都射向了這艘戰艦。
遭到近30枚反艦導彈攻擊,那艘巡洋艦肯定自身難保。
哪怕頂住了反艦導彈的攻擊,也無暇他顧,無法為航母提供掩護。
只是靠自身的防空火力,就算是超級航母,也頂不住幾十枚反艦導彈。
其實,航母本身的自衛火力並不強大,至少梁夏海軍的航母一向如此。
雖然在幾十年之前,也就是第二次全球大戰中,梁夏海軍為航母配備了大量高射炮,在最多的1艘航母上,不同口徑的高射炮有300多門,但是殘酷的戰鬥證明,為航母配備大口徑高射炮的價值並不大。面對來襲的敵機,最有效的武器是中等口徑的速射炮。如果需要在遠距離上驅逐敵機,護航的防空戰艦就能辦到。結果是,在大戰後期,梁夏海軍不再為航母配備大口徑高射炮。
到了戰後,在進入導彈時代之後,“去功能化”成了航母的發展趨勢。
道理也很簡單,在30多年前的導彈時代初期,導彈的體積都很龐大,需要佔用大量的甲板面積。
顯然,在寸土寸金的航母上,根本沒有安放導彈的地方。
也可以說,如果為航母配備太多導彈,必然會擠佔原本屬於艦載機的空間,從而削弱航母的攻擊能力。
毫無疑問,這是不可接受的結果。
為了保證航母的攻擊力,才有了各司其職,而且數量眾多的護航戰艦,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航母戰鬥群。
正是如此,梁夏海軍的航母,只配備了基本的近程防空系統,僅具有自衛防空能力。
在失去防空戰艦的掩護之後,航母十分的脆弱,面對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肯定是無能為力。
至於其他護航戰艦,哪怕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也無法跟防空巡洋艦相提並論。
那艘航母在遭到攻擊後,肯定是凶多吉少。
哪怕“魚叉”威力還不夠大,沒辦法擊沉航母,也肯定能夠重創航母。
不過,那只是1艘航母。
在此之前,史密斯就強調過,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已經根據情況對艦載航空兵的配置做了調整,增加了重型戰鬥機的數量。按照史密斯做的推測,“戰-9B”的數量很有可能比平時增加了一倍。
不然的話,在之前幾天裡面,第六十一特混艦隊也不可能派出那麼多的戰鬥機。
果真如此,那麼另外一艘超級航母也搭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