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8章 空中防線,帝國爭霸,閃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外,廉明陽也得到了戰區司令部的保證。
只要大戰爆發,會在第一時間安排運輸機,把長期作戰所需要的全部保障裝置與人員送到佔加拉。
當然,有沒有保證都無所謂。
大戰爆發之後,佔加拉就是該方向上的戰略支撐點,因此戰區司令部肯定會加強該地的軍事部署。
要擋住西陸集團的裝甲洪流,就得靠部署在此的武裝直升機。
當然,還包括同樣部署在佔加拉的前線航空兵。
如果說武裝直升機是坦克的剋星,那麼空軍的前線航空兵就是所有地面部隊的夢魘。
與西陸集團前線航空兵不同,帝國空軍前線航空兵以攻擊機為主。
至於負責制空的戰鬥機,全都編在戰術航空兵裡面,儘可能的部署在後方的機場上。
原因無二,避免跟前線航空兵爭奪並不算多的前沿機場。
當然,這跟帝國的戰鬥機普遍擁有較遠的航程有關。
不管是“戰-10”還是“戰-11”都有1000千米以上的作戰半徑,在純空優任務下甚至能達到1500千米。
相對而言,帝國空軍的攻擊機就沒有那麼遠的作戰半徑。
做為主力攻擊機的“攻-9”,在標準的對地支援掛載下,作戰半徑僅600千米,而且最好控制在400千米以內。
有趣的是,“攻-9A”沒有空中加油能力,而安裝了空中受油系統的“攻-9B”的產量還沒有上來。
也就是說,大部分“攻-9”不具備空中加油能力。
這個思路,顯然是在前線為攻擊機加油的風險實在太大,而且專用攻擊機也不可能靠後部署。
不過,“攻-9”的反裝甲能力非常強悍,甚至可以說有點變態。
這種從一開始就按照“打坦克”思路設計的攻擊機,可以看成是一門能飛行的40毫米加特林機關炮。
簡單的說,“攻-9”的設計工作就是圍繞40毫米6管加特林機關炮展開的。
為了這門加特林機關炮,設計師可以說是費盡周折。
因為重量太大,而且開火時的後坐力非常驚人,所以只能安裝在機腹,不得不把機首抬高了半米。原本應該裝在後機身的2臺發動機也被擠到外面,呈60度夾角安裝在水平尾翼的前上方,而垂直尾翼只能一分為二,而且安裝在水平尾翼兩端。前機身,為了給飛行員更好的視野,駕駛艙移到了機鼻處。
總而言之,“攻-9”的外形可以說奇醜無比。
只是,也物有所值。
這門40毫米機關炮在設計的時候,就只有一個要求:打穿坦克的頂甲。
在使用鎢芯穿甲彈的情況下,能打穿200毫米厚的均質裝甲。別說過去的坦克,就連最新式的“ZT-99B”,其頂甲的等效厚度也只有150毫米,而且還是在設計的時候專門加強之後的結果。
依靠這門機關炮與1200發炮彈,一架“攻-9”能夠掃滅一個裝甲營。
關鍵還有,為了提高生存率,或者說在設計的時候就是針對低空作戰,必然要面對數量眾多的小口徑高射炮與高射機槍,所以“攻-9”在關鍵部位都敷設了符合裝甲,理論上能夠抵抗30毫米高爆彈的直接攻擊。
此外,“攻-9”的所有關鍵設施,都有極高的設計冗餘。
在理論上,只需要一臺發動機就能讓攻擊機保持足夠的飛行速度,而且採用的平直翼有極高的升阻比。
總而言之,“攻-9”在問世之後立即獲得了空軍的青睞。
如果說有什麼缺陷,也就是前四個批次的“攻-9A”沒有使用制導武器的能力,只能用鐵殼炸彈與火箭彈執行打擊任務,要後面三個批次的“攻-9A”與“攻-9B”才具備掛載與使用空地導彈的能力。
所幸的是,西北戰區這邊全是後面批次的“攻-9A”,而且前幾個批次的“攻-9A”集中部署在預備役部隊。
可見,撐起西北防線的,其實就是以陸航的武裝直升機,以及空軍的前線攻擊機為主的空中力量。
這套完全以空中力量為主的防禦體系,在過去的十多年裡面,從沒接受過戰火考驗。所有與之相關的理論戰術,全都來自演習與推演。
或許,檢驗的機會就要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