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4章 海陸雙強,帝國爭霸,閃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搭載數量大幅度減少。
關鍵就是,“戰-9”同樣是40噸級的艦載機。
正是如此,在帝國海軍的超級航母上,一般搭載3個重攻中隊加2個輕攻中隊,大型航母則恰好相反。
即便如此,都對艦載航空兵聯隊的編制體系提出了挑戰。
滿編狀態之下,超級航母都只能搭載3箇中隊,總共24架“戰-9B”,而大型航母還要減少幾架。
不管怎麼編排,只要還是這些艦載機,就肯定存在戰鬥機不足或攻擊機不夠的問題。
這2種攻擊機,其實都是傳統艦載機,主要使用非制導彈藥,以超低空投彈的方式執行轟炸任務。
顯然,在現代化的防空體系面前,傳統艦載攻擊機基本沒有活路。
為此,就需要一種能夠使用新式彈藥的艦載攻擊機。
正是根據這些需求才有了“戰-12”多用途戰鬥機。
掛上對空彈藥,“戰-12”就是一種效能稍微差一些,但是能配合“戰-9”作戰,填補艦隊防空網漏洞的戰鬥機。
使用精確制導彈藥,“戰-12”是一種比“攻-6”先進了許多的攻擊機。
其實,在各主要效能上,“戰-12”都全面超越“攻-6”,就算遭到非議的航程,都能夠透過空中加油彌補。
此外,在作戰靈活性上,“戰-12”也遠超“攻-5”。
正是如此,“戰-12”服役之後取替的就是“攻-6”。
在通常配置下,一支艦載機航空兵聯隊擁有4個或者5個“戰-12”中隊,且只有1箇中隊兼職防空。
可惜的是,“戰-12”的產量嚴重不足。
不是產能不夠,是經費不足。
迄今為止,帝國海軍的15個艦載機航空聯隊當中,只有9個聯隊獲得了“戰-12”,且換裝率都不到50%。
也就是說,在所有的艦載機航空聯隊裡面,都有“攻-6”在發揮餘熱。
至於“攻-5”,暫時還無法替代。
準確的說,用來替代“攻-5”的“攻X”專案還在推進當中,連原型機都沒有,量產更加是遙遙無期。
“戰-12”沒有取代“攻-5”,不止是載彈量的問題,還跟作戰半徑有很大關係。
站在帝國海軍的立場上,肯定不會用作戰半徑不足1000千米的“戰-12”取代作戰半徑達到了2000千米的“攻-5”。
如果沒有“攻-5”,只剩下“戰-12”,帝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就得冒著遭到飽和打擊的巨大風險靠近敵國本土,在近岸海域作戰。數十年以來,帝國海軍所做的努力,無一例外的都是為了遠離敵國本土。
其實,這也是帝國海軍偏愛重型攻擊機與重型戰鬥機的關鍵原因。
“攻-5”不但擁有2000千米的最大作戰半徑,還擁有高達13噸的最大載彈量,幾乎就是一架小型轟炸機。
關鍵還有,依靠夥伴式空中加油,“攻-5”能在不依靠空軍的情況下,執行超遠端轟炸任務。
這個能力,確保了海軍航空兵的獨立地位。
在機場上,就有幾個中隊的“戰-12”、“攻-5”與“攻-6”。
海軍的其他艦載機,比如說“巡-4B”反潛巡邏機,“指-6C”艦載預警機、“運-6B”艦載運輸機、“直-8F”反潛直升機,因為沒有安排參與即將舉行的聯合演習,所以並沒有轉移過來。
只是,部署在該基地的,不僅僅是海軍的作戰飛機。
靠近機庫那邊,整齊的停放著十多架隸屬於陸軍航空兵的武裝直升機。
最搶眼的是4架在3年前才服役,去年形成戰鬥力,首次參與軍事演習的“直-10”重型武裝直升機。
雖然不像海軍的艦載機那麼威武,但是這些武裝直升機絕對是陸軍航空兵的命根子。
其實,陸航擁有的也只有直升機。
按當年的“分家協議”,所有長翅膀,能夠飛的裝備都屬於空軍,陸軍後來就利用了這一點。
直升機用的是旋翼,而不是機翼,因此不在“長了翅膀”的裝備裡面。
正是如此,在波伊戰爭期間,帝國陸軍才以直升機為基礎組建陸軍航空兵,而且借戰爭需要,讓陸航發展壯大。
在那場戰爭中,帝國陸軍投入了上萬架直升機,損失也極為慘重,超過了5000架!
正是如此,波伊戰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