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觸電的帝國,吻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工之後,他向李鴻章申請,將電報總局改為“官督商辦”,照輪船招商局辦法招集商股。對於李鴻章的質疑,盛宣懷認為“中國興造電線,固以傳遞軍報為第一要務,而其本則尤在厚利商民,力圖久計”。意思是說電報雖然有傳遞軍事情報和政府命令的重要職能,然而它畢竟是商業化的產物,為了這項事業的長遠發展,還是應該放到市場上去,讓商人來管理和經營。應該說,盛宣懷的判斷是準確的,也是超前於那個時代的。

為了規範經營,也為了打消李鴻章的疑慮,盛宣懷還親自擬出了《電報局招商章程》,後增為《詳定大略章程二十條》,上呈於李鴻章,其中就電報局已存的官股與商股的關係、國家的利益作了詳實可行的說明,最後強調電報局內部的管理一律按商業原則,政府不得干預,並且提出除軍機處、總理衙門、各省督撫衙門、各國出使大臣所寄洋務軍務電信,區別對待地記帳結總作為歸還官款外,其他所有各省官府電信一律收取現金,並要先付錢後發電。其他的關於各局用人、洋員的使用和嚴格要求、巡警沿途保護電杆電線的制度、電碼的規格和使用法等等,盛宣懷都作了周密的規定和安排。至此,李鴻章終於對電報總局的改制完全放心,痛快地批准了盛宣懷的建議。

在建立電報總局的同時,盛宣懷還在天津開辦電報學堂,聘請丹麥人博爾森和克利欽生為教師。一開始的時候,電報學堂是由電報總局這個企業負擔其費用的。為了提高學堂的政治地位,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盛宣懷提議學堂應由朝廷的名義開辦,由朝廷提供辦學經費。他對李鴻章說:“學生俟到局派事之後,薪水由本局開支,所有設立學堂經費係為國家造人才起見,應在軍餉內開支,免在商本內歸還”,也得到了李鴻章的首肯。這一舉措,變電報學堂的性質由原來的民辦為官辦、私設為正式,吸引了更多的好苗子前來進修。後來,電報學堂還在上海等地開枝散葉,著實培養出了一批人才,比如曾設計國民黨青天白日旗的廣州起義烈士陸皓東、民國駐英公使劉玉麟都是從電報學堂畢業的。

1881年,盛宣懷家中有事,請假回南方。恰巧此時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清政府命在籍守制的李鴻章赴天津部署軍事,李鴻章也急招盛宣懷銷假回津。由於牽涉到中日兩國在朝鮮利權的爭奪,各國對此事都很關注。壬午兵變期間,由於現有的通訊方式效率太低,英、法、德、美各國紛紛要求清廷在上海設立萬國電報公司,還要求添設由上海至廣東各口及寧波、福州、廈門、汕頭的海線。

盛宣懷作為民族企業家的精明和立場在這個時候顯露出來了,他與李鴻章商議,認為外資進入電報業絕非好事,並向李建議,要求“勸諭華商自設以爭先”。李鴻章答應了他的要求,派盛宣懷至上海總攬此事。在盛宣懷的主持下,1882年建成蘇、浙、閩、粵等省陸線;1883年從左宗棠手中奪了長江線;1884~1885年因海防吃緊,為戰事趕設了濟南至煙臺線,隨後添至威海、劉公島等地方;1887年因鄭州黃河決口需要“籌辦工賑事宜”,由濟寧設線至開封;1888年由江西九江設起到贛州以達瘐嶺入南雄與廣東官線相接;1889年因東三省邊防需要,由奉天加接吉林至琿春陸線;1890年,“因襄樊地方為入京數省通衢,楚北門戶邊境要衝”,所以從沙市設線起以達襄陽;1893年又由襄陽加鋪至老河口;1895年由西安起設電線與老河口相接;1896年設線武昌至長沙,1898年又由長沙設至湘潭、萍鄉等地……除了以上這一系列幹線的敷設外,盛宣懷還主持設立了許多電報支線。

盛宣懷身為天下豪商,眼光獨到,也因此始終對電報有一份特殊的關愛。1883年前後,盛宣懷兼任金州礦務局總督辦,負責對遼寧金州鐵礦的勘探和開採。但金州的礦務工作進展緩慢,難以短期投入生產,正巧在此時,閩、粵兩省電線鋪設費用告急,面臨停工的危險,盛宣懷當即決定,將“暫挪金州礦款十餘萬金以濟急需”,把金州礦務局的款項挪到電報線路建設上去了。這件事被查出後,清廷認為盛宣懷“辦理含混,鋪張失實”,差點被降職呼叫,幸好左宗棠雖然和李鴻章不對付,但也知道盛宣懷是個難得的洋務人才,上疏為他開脫。再加上負責調查此事的曾國藩之弟曾國荃認為“挪礦股歸入電股,皆據一再稟詳,移緩就急,亦尚非有意含混。且蘇、浙、閩電線之成,皆得該道移礦就電之力,于軍務裨益猶大”,不但無過,而且有功。因此盛宣懷降二級留任,沒有被調職。

也幸虧如此,否則如果盛宣懷從電報局總辦的位置上被調離,在接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