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八章 陳友諒稱帝,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座木橋呀!如果要拆掉它,並不怎麼費事兒。

陳友諒和康泰經過一番分析,認為康茂才肯定是臨時被什麼事情絆住了手腳。

既然康茂才不在,那咱就自己拆吧!拆掉了這木橋,水軍直抵應天南城門,殺他朱元璋一個措手不及!

陳友諒立即命人去拆這江東橋。

就在陳友諒和康泰正在謀劃著待會兒如何進攻應天南城門之際,有探子回報了一個十分不利的訊息。

原來距這座木製江東橋約一里地,有一座石橋!看樣子,應該是一座新橋。

什麼?還有一座石橋?還是新橋?

這下,陳友諒和康泰心中都慌了。康茂才騙了自己?

怎麼辦?

迅速回撤?

陳友諒迅速冷靜下來。即使此次沒有康茂才充當內應,漢軍的實力也是遠在朱元璋部之上的。或許是康茂才這邊出了什麼紕漏被朱元璋察覺了,康茂才被朱元璋控制了。

這石橋是新橋就是最好的證明。因為朱元璋想補救這江東橋是木橋容易被拆掉的弱點,命人迅速新建了石橋。

如果這石橋是早就存在的,那肯定是康茂才騙了自己。現在這石橋是新修的,那說明康茂才當初並沒有騙自己。

另外,如果真是中了朱元璋的埋伏,朱元璋肯定是將伏兵設在自己撤退的路上。那樣一來,在後撤的途中必將受到伏擊。

如果朱元璋並沒有埋伏,這石橋不過就是為了阻止己方的水軍透過而已。

到了這個時候,不如來個不按常理出牌。索性來了棄舟登岸,直撲應天南城門而去。

如果朱元璋真有埋伏,就讓他在自己的屁股後面埋伏去,咱去端他的老巢。

如果朱元璋沒有埋伏,以為可以將漢軍阻止在此處,那也要讓他失望,咱偏偏去進攻應天南城門。

主要是自己這方面的兵力佔優,陳友諒根本就不怕朱元璋的埋伏。很快,水軍迅速登岸,整頓隊形,嚮應天南城門進發。

陳友諒的這一系列動作,早被埋伏在龍灣的常遇春看在眼裡。既然常遇春掌握了陳友諒的一舉一動,獅子山上的朱元璋自然也就將一切看在了眼裡。

就在陳友諒的水軍大部分登岸,還沒來得及整好隊形之際,常遇春的伏擊部隊迅速發起了衝鋒。與此同時,常遇春迅速派人向獅子山上的朱元璋報信。

剛才還是一片寧靜,霎時間,龍灣已是殺聲震天。

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陳友諒並沒有慌亂,他一面登上座船,一面組織人員抵抗。

根據聲音判斷,伏兵只是來自一個方向,陳友諒覺得不必太過緊張。先派人迎上去,與對方交手,試探一下對方的實力。

如果伏兵並不多,完全不影響大部隊嚮應天南門挺進。如果伏兵實力強勁,再沿著秦淮河撤退也不遲。

就在常遇春的伏兵盡出之際,埋伏在秦淮河另一邊、石灰山側的馮國勝部迅速殺了過來。南城門之外的徐達部也沿著秦淮河悄悄奔襲了過來……

常遇春的伏兵一番暢快淋漓的廝殺過後,陳友諒部很快是穩住了陣腳。

就在陳友諒指揮大軍準備向常遇春的部隊發起反衝鋒,企圖一口吃掉這支伏兵之際,馮國勝的伏兵從另一個方向衝殺了過來。

漢軍立即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境地。陳友諒眼見要吃大虧了,立即命令兵士一邊結陣抵擋敵軍衝擊,一邊組織人員有秩序地登舟,準備沿著秦淮河撤退。

可是上天不會給他這個從容撤退的機會了。因為,徐達的伏兵也殺過來了……

很快,陳友諒的大軍陷入了被三面合圍的危境。

與此同時,獅子山上的朱元璋正與侄子朱文正談笑風生。

朱元璋問朱文正:“我軍三路伏兵已出,你看下一步該如何?”

朱文正說道:“應立即在山上點火為訊號,讓張德勝、朱虎迅速率水師前來截擊。同時,也讓楊璟做好伏擊準備。”

朱元璋點了點頭,說道:“你去代我發號這個施令!”

朱文正有點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往日裡,自己的這位叔叔做什麼事情都是身體力行,很少讓別人去代勞什麼事情。即使一些本應該交給屬下去辦的事情,他這位叔叔都是親力親為。

今天這是怎麼了?這位叔叔怎麼一下子變懶了?連去發號施令這種事情都交給自己了?這不符合他一貫“勞動模範”的作風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