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七章 徐壽輝“駕崩”,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壽輝和陳友諒前來憑弔的正是李白的衣冠冢。
當時正值五月,山間一片翠綠,加上採石磯又在長江邊,看著這美麗的風景,徐壽輝心情大好。
徐壽輝不禁對身邊的陳友諒說道:“此處風光秀麗,難怪當年李白會對此處流連忘返呀!”
陳友諒接過話茬道:“李白一生雖然仕途不順,但死後能在此與青山綠水常年相伴,也是其人生不錯的一個歸宿呀!”
陳友諒說完這話拿眼直瞅王厚義。嘿嘿!陳友諒這是話中有話呀!
說李白在此處而死、葬於此處是不錯的一個人生歸宿,那潛臺詞就是他給徐壽輝找的這個人生歸宿也不錯嘛!
而他說出這話之後拿眼瞅王厚義,意思很明顯啦,是讓王厚義動手啊!
王厚義何等聰明之人!立即去摸掛在腰間的一柄鐵錘。
王厚義平常並不使用鐵錘作為兵器,今天這鐵錘是特意為徐壽輝準備的。
為什麼要用鐵錘呢?這裡面可有大學問。
既然要製造失足落水的假象,那就不能用刀、劍這等利器。否則這一刀下去,徐壽輝的屍身上肯定會留下血跡。即使將其殺死後拋入江中,血跡會被江水沖刷掉,但身上還是會留下明顯的傷口。
如果用鐵錘,加上王厚義的功夫,可以一錘將徐壽輝的五臟六腑震碎,但在表面上卻看不出來任何外傷。這樣再拋屍江中,然後再撈起,就很容易造成失足落水的假象。
正是因為平常不使用鐵錘,王厚義就不能把這柄鐵錘隨手拿著。否則,就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如果用繩子拴在腰間,一般人就不會太在意。
可也正是因為不擅長使用鐵錘,這到了關鍵時刻,鐵錘竟然沒有順利取下來。
因為當著徐壽輝的面,王厚義也不便有太大的動作,更不能轉過頭去看這鐵錘柄是怎麼被腰間的繩子纏住了,只好兩隻手在腰間摸索。
摸索了半天,鐵錘還沒取下來,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原來,安排第二天參加龍舟賽的幾隻龍舟在練習的過程中,正好經過此處。他們見徐壽輝和陳友諒正站在江邊,立即是跪在船上向這邊磕頭,嘴裡還叫著:“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漢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嘿嘿!這下徐壽輝可來了精神,他衝龍舟上的這些人輕輕揮手致意。
這下可不得了,這些龍舟上的人更來勁了,聲音叫得更加響亮了。
陳友諒一看,這麼多兵士在這裡看著,這在江邊解決徐壽輝的A計劃是行不通了,得立即實施B計劃。
待徐壽輝與這些人鬧過一陣之後,陳友諒對徐壽輝進言道:“離此地不遠處有一座五通廟,香火十分旺盛。看皇上今天興致這麼高,我們不如前去拜一拜這五通神,祈求此番順利拿下應天,皇上霸業得成!”
雖然被陳友諒軟禁,但陳友諒說得這幾句話還是相當令徐壽輝受用的。加上今天特別高興,徐壽輝哪有不去五通廟的道理?
殊不知,黑白無常已經在向徐壽輝招手了。
就在徐壽輝與陳友諒趕往五通廟的路上,張定邊早派人去五通廟清場了。
等徐壽輝和陳友諒進入五通廟的時候,閒雜人等早已被“請”走,廟中僧人早已被控制在一間離大殿較遠的屋子內。
當徐壽輝和陳友諒並排站在五通神面前之時,這五通廟中全是張定邊手下的人。
陳友諒親自取了三根香在蠟燭上點燃,然後交到徐壽輝手中。就在他向徐壽輝遞香之時,迅速給徐壽輝身後的王厚義使了個眼色。
剛才在江邊折騰了半天沒將鐵錘取下來,王厚義早吸取了教訓。在趕往五通廟的路上,他將大鐵錘取了下來,別在了後腰。
這次是別在後腰,而不是拴在後腰。這要取下來,就方便得多。
見陳友諒使來眼色,王厚義迅速取出鐵錘,對著徐壽輝的後心就是猛地一擊!
一代梟雄徐壽輝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他甚至都沒來得及留下任何遺言。
殺死徐壽輝之後,陳友諒命人迅速收殮其屍體,並嚴密封鎖訊息。
第二天,五月初五,傳統的端午節!
按照事先的計劃,應該先是百官共同去江邊觀看龍舟比賽,然後回到五通廟宣佈徐壽輝昨夜暴病身亡的訊息,接下來陳友諒在眾人的再三“勸進”下,宣佈繼承大統。
可是天公偏不作美,從五月初四夜間就開始下雨。
到了五月初五早上,這雨不僅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