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部分,史記(譯註版),沒事找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界。《會注考證》引顏師古說:“營,謂祠之兆域也。”②掊(póu,抔):用手扒土。③文:花紋。鏤(lòu,漏):雕刻:款識(zhì,志):古代鼎彝器上鑄刻的文字。④以聞:把這事報告給武帝。聞,使聞,等於說報告。⑤晏溫:天氣晴暖。⑥登:莊稼成熟。⑦豐廡(wú,無):豐茂。廡,通“蕪”,草木茂盛的樣子。報:祭名。農事結束後祭祀社稷(土神和穀神)以報德。《詩·周頌·良耜·序》:“良耜,秋報社稷也。”⑧曷為:為什麼。⑨大(tài,太)帝:也作“泰帝”,指傳說中的太昊(hào,浩)伏羲氏。興:建。這裡是製作的意思。⑩系:聯屬依附。(11)象:象徵。(12)九牧:指九州。牧,原指牧守,是州的長官。金:指銅。(13)鬺(shāng,傷)烹:烹煮,特指烹煮牲畜以祭祀。(14)遭:遇到。興:興起,這裡是出現的意思。(15)社:祭祀土神的地方。古代諸侯建國都要立社壇。(16)見:同“現”,出現。(17)《頌》:這裡指《詩經·周頌·絲衣》。內容是描寫周成王時舉行繹祭(又祭,大祭次日舉行的祭祀)的情形。(18)“自堂”句:是說緊張地往來做準備。堂:正屋。徂(cú),陽平粗),往,到。基,地基,牆基,這裡指臺階。(19)“自羊”句:是說準備祭祀用的牲畜。(20)鼐(nài,奈):最大的鼎。鼒(zī,滋):小鼎。(21)虞:同“娛”。快樂,引申為喧譁。驁:通“傲”。傲慢。(22)胡考:長壽。休:福。(23)龍變:象龍一樣地變化,指變化神奇莫測。(24)合:符合,與……相合。(25)符:符命。即所謂祥瑞徵兆。(26)路弓:大弓。乘:古代一車四馬為乘,因此以乘為四的代稱。(27)大饗:古代一種祭禮,即大袷(xiá,匣)。古代帝王諸侯集遠近祖先神主於太廟大合祭。(28)合德:指天人之德相合。古人迷信,認為天與人能互相感應。(29)祖禰(nǐ,你):祖先。禰,《公羊傳·隱公元年》何休《解沽》曰:“生稱父,死稱考,入廟稱禰。”(30)明:神明,神靈。應:瑞應。
入海求蓬萊者,言蓬萊不遠,而不能至者,殆不見其氣①。上乃遣望氣佐候其氣雲②。
①殆:大概,恐怕。②候:觀測。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親郊之”。上疑未定。齊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①,與黃帝時等。”卿有札書曰②:“黃帝得寶鼎宛(侯)〔朐〕,問於鬼臾區。區對曰:‘(黃)帝得寶鼎神策③,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④,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策⑤,後率二十歲得朔旦冬至⑥,凡二十堆,三百八十年,黃帝仙登於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視其書不經⑦,疑其妄書,謝曰⑧:“寶鼎事已決矣,尚何以為!”卿因嬖人奏之⑨。上大說⑩,召問卿。對曰:“受此書申功,申功已死。”上曰:“申功何人也?”卿曰:“申功,齊人也。與安期生通,受黃帝言,無書,獨有此鼎書(11)。曰‘漢興復當黃帝之時(12)。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13)。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唯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功曰:‘漢主亦當上封,上封則能仙登天矣。黃帝時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居七千(14)。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15),五在中國(16)。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遊,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仙。患百姓非其道(17),乃斷斬非鬼神者。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區號大鴻,死葬雍,故鴻冢是也。其後黃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謂寒門者(18),谷口也。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19)。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鬍髯號(20),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於是天子曰:“嗟乎(21)!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耳(22)。”乃拜卿為郎,東使侯神於太室。
①朔:朔日,即每月初一。旦:天明時,早晨。②札書:寫在木筒上的文字。札,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筒。③策:古代占卜用的蓍(shī,師)草。④紀:古以歲、日、月、星辰、歷數為五紀。這裡指歷數,即推算節氣之度。⑤迎日推策:指觀測太陽的執行用蓍草推算曆法,預知日月朔望節氣等。迎,預測。⑥率:大致。⑦經:正常。⑧謝:辭謝,推辭。⑨嬖人:受寵幸的人。⑩說: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