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定陶西北)地成為大富翁,改名陶朱公。他認為物價貴賤的變化,決定於供求關係的有餘和不足。事參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5)頑:質地粗劣的。魯:愚鈍。典:主管,統轄。
(6)官御:疑作“宦御”。《禮記·曲禮》:“宦學事師。”鄭注:“學或為御。”可證。宦御:做官。
(7)治生:謀生計。鈞:通“均”。知:智慧,本領。
(8)命:疑衍文。下文有“貴賤在命,貧富在祿”,可證。
(9)豐殺:增減。
(10)性:疑衍文。下文有“貴賤在命,貧富在祿”,可證。
(11)成王:周成王。西周國王,姓姬,名誦。武王死時,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攝政。周公東征勝利後,他大規模分封諸侯,設東都成周(今河南洛陽),確立官制和禮制,鞏固西周王朝統治。
(12)桓公(?~公元前643年):春秋時齊國國君,五霸之一。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是位有作為的政治家。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亦敬仲。春秋時齊國穎上(潁水之濱)人。齊國大夫,政治家,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霸主,被齊桓公尊為“仲父”。知:同“智”。
(13)秩:官吏的俸祿。這裡指祿命。
(14)案:察看,考察。
(15)廝:對人的輕蔑稱呼。役:勞役,僕役。廝役:被使喚的人。這裡指被君主使用的臣子。
(16)根據文意,疑“高”後本一“者”字。“才高者當為將相”,與下文“能下者宜為農商”對文,可證。
(17)訾(!子):非議。
(18)毀:壞,缺陷。
(19)吉:吉祥,吉利。盛:興盛,茂盛。
(20)審:明悉。
(21)暗:不明。
【譯文】
有才能得不到施展,有智慧得不到實施。或者是施展了卻沒有成功,或者是實施過卻事不成,即使才能智慧都像孔子一樣,還是沒有辦好事情,立下功勞。一般人見別人節操、品行高尚,就說:“這樣賢良聰明,怎麼不當大官?”見別人智謀深邃,就說:“這樣會說機智,怎麼沒有發大財?”其實,做大官發大財是有祿命的,不在乎是否賢良聰明與會說機智。所以說:財富不能靠計謀得到,顯貴不能憑才能實現。智謀再深邃發不了大財,才能再高超也當不了大官。縱然身懷銀印金印,當了相國、丞相,也未必有稷、契的才能;縱然堆金如山,積玉如海,也未必有陶朱公的智力。有時反而很愚蠢的人卻擁有千金,質劣愚鈍的人卻統轄城池。可見,做官的才能相同,但命不一樣官就會有大小,經營生計的智慧一樣,但祿命不同就會有貧富。祿命有貧富,人的智慧不能使它增加或減少;人命有貴賤,人的才能不能使它升遷或斥退。成王的才能不如周公,桓公的智慧不如管仲,然而成王,桓公接受的是尊貴的命,而周公、管仲承受的是卑賤的命。根據考察,古代的君主很少有不向臣子學習的,學識淵博的人很少不被封為“父師”(太師)的。雖然這樣,君主還是以無能處於一國之長,臣子還是以大才被使喚。所以貴賤在命,不在聰明與愚蠢;貧富在祿,不在質劣與智慧。社會上的議論者,都認為才高的應該做將相,才低的只宜事農商。見到智慧才高的人沒有得官做,就責怪並且非議他說:“這一定是在操行方面有問題。”見到操行高尚的人,也責怪詆譭他說:“這一定是在才智方面有所不足。”殊不知,他們的才能、智慧、品行、節操雖然都很高,但是官位的高低,財富、俸祿的多少,都是由命決定的。有才能智慧的人,在命吉、祿盛的時候辦事就會得福,人們就會說他才智高明;在命兇、祿衰的時候辦事就會遭受災禍,人們就會說他愚昧。這是人們不知道命有吉、兇,祿有盛、衰的緣故。
【原文】
3·3白圭、子貢轉貨致富(1),積累金玉(2),人謂術善學明(3)。主父偃辱賤於齊(4),排擯不用(5),赴闕舉疏(6),遂用於漢,官至齊相。趙人徐樂亦上書(7),與偃章會(8),上善其言,徵拜為郎(9)。人謂偃之才,樂之慧,非也。儒者明說一經,習之京師,明如匡稚圭(10),深如趙子都(11),初階甲乙之科(12),遷轉至郎、博士(13),人謂經明才高所得,非也。而說若范雎之幹秦明(14),封為應侯,蔡澤之說范雎(15),拜為客卿(16),人謂雎、澤美善所致,非也。皆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