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3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謙詞,自言冒昧,大膽地問。這段話參見《呂氏春秋·審應》。易聖:按文意當為“聖易”。上文作“為聖易”。
【譯文】
魏昭王向田詘問道:“我做太子的時候。聽說先生有這樣的議論,說‘做聖人容易’,有這回事嗎?”田詘回答說:“聖人是我所要學著去做到的。”昭王問:“這麼說先生是聖人嗎?”田詘說:“沒有作出功績之前就能知道他是聖人,這是堯對舜的認識;等到有了功績之後才能知道他是聖人,這是一般人對舜的認識。現在我還沒有什麼功績,而王就問我‘你是聖人嗎?’敢問大王你也是堯一樣的聖人嗎?”聖人是可能透過學習做到的,所以田詘說做聖人容易。如果聖人卓絕得與一般人大不一樣,是稟受天性自然生成的,那怎麼能學呢?學習做聖人又怎麼能成功呢?田詘說的“做聖人容易”,未必能夠成功;田詘說的“做聖人容易”,也未必是對的。他所說的“聖人是我所要學著做到的”,這大概倒是符合實際的。
【原文】
79·25賢可學為,勞佚殊,故賢聖之號,仁智共之。子貢問於孔子:“夫子聖矣乎?”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饜,而教不倦。”子貢曰:“學不饜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由此言之,仁智之人,可謂聖矣。孟子曰:“子夏、子游、子張,得聖人之一體;冉牛、閔子騫、顏淵,具體而微。”六子在其世,皆有聖人之才,或頗有而不具,或備有而不明,然皆稱聖人,聖人可勉成也。孟子又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