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0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語亦宜深沉難測。《譏俗》之書,欲悟俗人,故形露其指,為分別之文。《論衡》之書,何為復然?豈材有淺極,不能為覆?何文之察,與彼經藝殊軌轍也?”

【註釋】

經藝:指《詩》、《書》、《禮》《易》、《樂》、《春秋》這六部儒家經書,合稱“六經”或“六藝”。

訓古:訓詁,對古書字句音義加以註釋。

指:通“旨”。

分別:分明,通俗易懂。

“覆”上疑脫一“深”字。下文“故為深覆”,“深覆典雅,指意難睹”可證。

【譯文】

王充的書淺顯易懂。有人說:“善辯的人講出來的話很深刻,擅長寫文章的人他寫出的文章就深刻含蓄。考察一下經典上的文章,聖賢的言論,都博大精深,優美文雅,很難一下子就看明白,現在閱讀它的人,必須依靠註解才能讀得下去。這大概是由於聖賢的才智博大,所以他們說話,寫文章就跟普通人不一樣。美玉隱藏在石頭裡,珍珠蘊藏在魚腹中,不靠玉工和珠師,誰也沒法採到。因為寶貴的東西都是隱蔽而不外露的,所以考辯真偽的言論也應該深奧難懂。《譏俗節義》這本書,是想使俗人覺悟,所以它的主旨清楚,是些通俗易懂的文章。而《論衡》這本書,為什麼也是這樣呢?莫非是你的才能淺薄到了極點,根本寫不出含蓄深刻的東西來嗎?不然你的文章那麼淺顯,和那些經典截然不同呢?

【原文】

85·9答曰:玉隱石間,珠匿魚腹,故為深覆。及玉色剖於石心,珠光出於魚腹,其隱乎猶?吾文未集於簡札之上,藏於胸臆之中,猶玉隱珠匿也。及出荴露,猶玉剖珠出乎!爛若天文之照,順若地理之曉,嫌疑隱微,儘可名處。且名白,事自定也。《論衡》者,論之平也。口則務在明言,筆則務在露文。高士之文雅,言無不可曉,指無不可睹。觀讀之者,曉然若盲之開目,聆然若聾之通耳。三年盲子,卒見父母,不察察相識,安肯說喜?道畔巨樹,塹邊長溝,所居昭察,人莫不知。使樹不巨而隱,溝不長而匿,以斯示人,堯、舜猶惑。人面色部七十有餘,頰肌明潔,五色分別,隱微憂喜,皆可得察,占射之者,十不失一。使面黝而黑醜,垢重襲而覆部,占射之者,十而失九。

【註釋】

據句意,“其隱乎猶”當是“其猶隱於”之誤倒。

荴(fū夫):敷,展開。

平:衡,指秤。

人面色部七十有餘:古代相面術認為人的面孔有七十多個部位,根據這些部位的氣色變化,可以判斷吉凶。

五色:泛指面部不同的氣色。

【譯文】

王充回答說:美玉本來隱藏在石頭裡面,珍珠本來蘊藏在魚腹之中,所以都隱而不露。等到美玉從石頭中剖出來,珍珠從魚腹中取出來,難道它們還隱蔽著嗎?當我的文章沒有寫在簡札上,還隱藏在內心的時候,就像美玉隱藏在石頭裡珍珠蘊藏在魚腹中一樣。等到文章一經出於胸中展露在外,就如同美玉從石頭裡剖出珍珠從魚腹中取出一樣了!它的光輝像天上的日月星辰一般燦爛,條理像地上的山脈河流一樣清楚,凡是不清楚不明白的問題,全都能說得清清楚楚,況且事物的名目一旦表示清楚了,所論述的事情也就確定無疑了。《論衡》這本書,就是衡量言論是非的標準。開口說話就要力求把話說明白,動筆寫文章就應該力求把文章寫清楚。才高學富的人文章寫得優美,就在於他用的詞語沒有人讀不懂,文章的主旨沒人看不明白。讀了這種文章的人,就像瞎子睜開了眼睛,聾子聽到了聲音。瞎了三年的孩子,一旦看到父母,如果不看得一清二楚,怎麼會歡喜呢?路邊的大樹,河邊的長溝,由於明視訊記憶體在,所以沒有誰會看不見。如果樹不大而且又隱蔽著,溝不長而又隱藏著,指著它們讓人看,即使是堯、舜恐怕也會看不清楚。人臉上有顏色的部位據說有七十多個,如果臉頰肌膚明淨清潔,各種顏色都很清晰,那麼即使是很細微的憂喜情緒,都可以看得清楚,給他相面的人,十個不會弄錯一個。如果臉面黝黑醜陋,泥垢老厚而遮蓋了臉上的各個部位,給他相面的人,十個有九個要弄錯。

【原文】

85·10夫文由語也,或淺露分別,或深迂優雅,孰為辯者?故口言以明志,言恐滅遺,故著之文字。文字與言同趨,何為猶當隱閉指意?獄當嫌辜,卿決疑事,渾沌難曉,與彼分明可知,孰為良吏?夫口論以分明為公,筆辯以荴露為通,吏文以昭察為良。深覆典雅,指意難睹,唯賦頌耳!經傳之文,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冷少追愛:寶貝別想逃

不落的滑翔翼

流落橫濱的我今天也在努力歸隊

鈺剡

新安江大移民

猜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