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5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樹枝又長回到樹幹上。五帝、三王時代,經傳上所記載的祥瑞,沒有一個超過漢明帝的。如果以祥瑞來判斷天下是不是太平,那麼漢宣帝、漢明帝時的瑞應已加倍勝過五帝、三王時代了。如果是這樣,漢宣帝、漢明帝時可以稱作天下太平了。

【原文】

57·8能致太平者,聖人也,世儒何以謂世未有聖人?天之稟氣,豈為前世者渥,後世者泊哉(1)?周有三聖,文王、武王、周公,並時猥出(2)。漢亦一代也,何以當少於周?周之聖王,何以當多於漢?漢之高祖、光武,周之文、武也。文帝、武帝、宣帝、明帝,今上(3),過周之成、康、宣王。非以身生漢世,可褒增頌嘆,以求媚稱也。核事理之情,定說者之實也。俗好褒遠稱古,講瑞上世為美(4),論治則古王為賢,暏奇於今(5),終不信然。使堯、舜更生,恐無聖名。

【註釋】

(1)泊:通“薄”。少。

(2)猥(wěi偉):眾多。

(3)今上:當今皇帝,指漢章帝。

(4)依文例“瑞”下宜有“則”字,方與下句“論治則古王為賢”對文。

(5)暏:當作“睹”,形近而誤。

【譯文】

能夠招致天下太平的,是聖人,俗儒憑什麼說當代沒有聖人呢?上天供給氣,難道由於是前代的人就供給多些,是後代的人就供給少些嗎?周代有三位聖人,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旦,同時紛紛出現。漢朝也是一個朝代,憑什麼聖人應當少於周代呢?周代的聖王,憑什麼應當多於漢代呢?漢代的漢高祖、光武帝,可與周代的文王、武王相比。漢文帝、漢武帝、漢宣帝、漢明帝以及當今皇上漢章帝,都超過了周代的周成王、周康王和周宣王。並不是因為自己生活在漢代,就隨意誇大讚美漢代,以博得君王的寵幸、讚賞啊。是為了考察事理的真情,判斷論說者的實際情況。世俗喜好讚美稱頌遠古時代,說祥瑞就認為古代的為好,論治理天下就認為古代的帝王賢明,在當今見到卓絕的帝王,卻始終不相信。即使堯、舜再生,恐怕也不會獲得聖人的美名。

【原文】

57·9獵者獲禽,觀者樂獵,不見漁者,之心不顧也(1)。是故觀於齊不虞魯(2),遊於楚不歡宋。唐、虞、夏、殷,同載在二尺四寸(3),儒者推讀(4),朝夕講習,不見漢書,謂漢劣不若。亦觀獵不見漁,遊齊、楚不願宋、魯也。使漢有弘文之人(5),經傳漢事,則《尚書》、《春秋》也。儒者宗之,學者習之,將襲舊六為七(6),今上上王至高祖(7),皆為聖帝矣。觀杜撫、班固等所上漢頌(8),頌功德符瑞,汪。。深廣(9),滂沛無量(10),逾唐、虞,入皇域(11),三代隘闢(12),厥深洿沮也(13)。

【註釋】

(1)之:當是“人”字之誤。顧:當作“願”。“不願”與下文“不虞”、“不歡”,義並同。又下文“遊齊、楚不願宋、魯也。”可證。

(2)虞:通“娛”。喜歡。

(3)二尺四寸:參見11·3注(1)。

(4)推:推究,探索。推讀:認真鑽研。

(5)弘文之人:學識淵博、善於寫文章的人。

(6)舊六:指原有的《詩》、《書》、《禮》、《易》、《樂》、《春秋》六部儒家經書。

(7)王:即“上”字之誤而衍,當刪。

(8)杜撫:杜叔和,東漢人,以門徒眾多著稱於時。班固:參見38·16注(4)。漢頌:歌頌漢代功德的辭賦。

(9)汪。。(wèi畏):形容水又深又廣。汪。。深廣:形容帝王的功德深厚。(10)滂沛:水流湍急。

(11)皇:指三皇。

(12)闢:通“僻”。偏僻,鄙陋。

(13)厥:其,指夏、商、週三代。洿:同“汙”。停積不流的水。沮(jù劇):低溼地帶。

【譯文】

打獵的人獵獲了禽獸,旁觀的人就對打獵感興趣,由於沒有觀看到捕魚的人,觀者的心理就不會嚮往這方面的事情。所以在齊國觀光就不會喜歡魯國,在楚國遊覽就不會喜歡宋國。唐堯、虞舜、夏代、殷代的事情都記載在二尺四寸大的經書上,讀書人認真鑽研,早晚互相討論學習,由於經書上看不到關於漢代歷史的記載,就說漢代不行,比不上唐、虞、夏、殷幾代。也就如觀看打獵沒有看見捕魚,遊覽在齊國、楚國就不羨慕宋國、魯國一樣。假使漢代有擅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甜妻:厲先生的私寵

秋二月

罌粟妖妃

笑傲網路

炮灰npc成了全員白月光

枕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