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吳、楚等國起兵叛亂,是因為怨恨晁錯。過去匈奴經常侵擾漢朝,不奉行漢朝曆法,對自古以來邊遠荒僻的地區,君王建立功業不使用武力,現在全都歸順了漢朝,向漢朝貢獻牛馬。這就是因為漢朝的威力盛大,沒有誰敢來侵犯。

【原文】

58·3紂為至惡,天下叛之。武王舉兵,皆願就戰,八百諸侯(1),不期俱至。項羽惡微(2),號而用兵,與高祖俱起,威力輕重,未有所定,則項羽力勁。折鐵難於摧木。高祖誅項羽,折鐵;武王伐紂,摧木。然則漢力勝周多矣。

【註釋】

(1)八百諸侯:泛指跟從周武王伐商的各國諸侯,並非確數,只言其多。

(2)項羽:參見6·2注(4)。

【譯文】

殷紂王罪大惡極,天下人都背叛了他。武王起兵討伐他,各諸侯國都自願參戰,八百諸侯事先並沒有約定就全都來了。項羽的罪惡比紂輕微些,號稱善於用兵打仗,與漢高祖同時起兵,當時群雄聲威的大小力量的強弱,還沒有定局,而項羽的勢力要稍強些。折鐵比斷木困難。漢高祖消滅項羽,好比折鐵;周武王討伐紂王,好比斷木。這樣說來漢朝的威力大大超過了周代。

【原文】

58·4凡克敵,一則易,二則難。湯、武伐桀、紂,一敵也;高祖誅秦殺項,兼勝二家,力倍湯、武。武王為殷西伯(1),臣事於紂,以臣伐周(2),夷、齊恥之(3),扣馬而諫,武王不聽,不食周粟,餓死首陽(4)。高祖不為秦臣,光武不仕王莽,誅惡伐無道,無伯夷之譏,可謂順於周矣。

【註釋】

(1)西伯:西方諸侯的首領。

(2)周:據文意當是“君”之誤字。

(3)夷、齊:伯夷和叔齊。參見1·4注(1)、50·9注(13)。

(4)首陽:即首陽山。參見50·9注(14)。

【譯文】

一般說來,戰勝一個敵人容易,戰勝兩人敵人就困難。成湯、周武王分別討伐夏桀、殷紂,戰勝的只是一個敵人;漢高祖滅亡秦朝消滅項羽,同時戰勝兩家敵人,力量超過成湯、周武王一倍。周武王作為殷代西方諸侯的領袖,以臣子身份侍奉紂王。作為一個臣子而去討伐君王,伯夷、叔齊認為這是可恥的,牽住周武王的馬進行規勸,周武王不聽他們的勸告,他們不吃周朝的糧食,餓死在首陽山。高祖不是秦朝的臣子,光武帝不在王莽手下做官,他們誅殺的是惡人,討伐的是無道的君王,沒有伯夷這類人的規勸,可以說比周武王討伐紂王更名正言順了。

【原文】

58·5丘山易以起高,淵洿易以為深(1)。起於微賤,無所因階者難(2);襲爵承位,尊祖統業者易。堯以唐侯入嗣帝位(3),舜以司徒因堯授禪(4),禹以司空緣功代舜(5),湯由七十里(6),文王百里(7),武王為西伯,襲文王位。三郊五代之起(8),皆有因緣,力易為也。高祖從亭長提三尺劍取天下(9),光武由白水奮威武海內(10)。無尺土所因,一位所乘,直奉天命,推自然。此則起高於淵洿,為深於丘山也。比方五代,孰者為優?

【註釋】

(1)洿(wū屋):池塘。

(2)階:階梯,指憑藉。

(3)唐:古地名,在今山西臨汾一帶。唐侯:指堯,傳說他當君王前被封於唐地。(4)司徒:古官名,西周始置。說舜曾做司徒系傳說。《淮南子·齊俗訓》:“堯之治天下也,舜為司徒。”

(5)司空:古官名,西周始置。說禹曾做司空系傳說。功:指治水的功績。

(6)七十里:湯滅夏桀前轄地僅七十里。

(7)文王百里:周文王的封地僅百里左右。

(8)郊:古代帝王於冬至日在南郊祭天並以祖宗配享叫“郊”。三據:據《禮記·祭法》記載,舜和夏、商、周都舉行郊祭,“三效”可能指夏、商、週三代,也可能與下文的“五代”是同一個意思。亦可能是衍文,疑不能定。五代:唐、虞、夏、商、周。

(9)亭長:參見11·4注(4)。

(10)白水:白水鄉,又稱舂陵鄉,在今湖北棗陽西南,是劉秀的家鄉,當時屬南陽郡蔡陽縣。《東觀漢記》:“光武皇考封南陽之白水鄉。”《水經》沔水注:“白水北有白水陂,其陽有光武故宅,故謂白水鄉。”據《藝文類聚》卷十二引《論衡》,“海”字前有“帝”字,“帝海內”與“取天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第一王座

津夏

流放後,靠拯救反派系統發家致富

長夜明

鬼影情人

理性的思索

萬能修理鋪

飛向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