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我國最早的解釋詞義的專著。由漢初學者綴輯周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後世經學家常用以解說儒家經義。《釋四時章》:當是指《爾雅·釋天》。
(2)嬴(yíng營):通“盈”。有餘,旺盛。
(3)四氣和為景星:《爾雅》作“四時和為通正,謂之景風。”引文出自《爾雅·釋天·祥章》王充失檢,誤為出《四時章》。
(4)著:依附。
(5)五經:參見25·17注(1)。訓故:即“訓詁”。解釋古文音義。
(6)觀察:這裡指仔細閱讀認真研究。
【譯文】
《爾雅·釋四時章》上說:“春天萬物開始生長,夏天萬物興盛,秋天收穫農作物,冬天萬物安定寧靜。四季之氣調和就稱為景星。”按照《爾雅》上的說法,景星是四季之氣調和的名稱,恐怕不是指依附在天空的大星。《爾雅》這本書,是用來訓詁五經的,是儒者共同鑽研的書,反而不信服它,另外稱大星為景星,難道《爾雅》上說的景星與儒者說的景星不同嗎!
【原文】
52·19《爾雅》又言:“甘露時降(1),萬物以嘉,謂之醴泉(2)。”醴泉乃謂甘露也。今儒者說之,謂泉從地中出,其味甘若醴(3),故曰醴泉。二說相遠,實未可知。案《爾雅·釋水泉章》(4):“一見一否曰瀸(5)。檻泉正出(6),正出,湧出也。沃泉懸出(7)。懸出,下出也(8)。”是泉出之異,輒有異名。使太平之時,更有醴泉從地中出,當於此章中言之,何故反居《釋四時章》中(9),言甘露為醴泉乎?若此,儒者之言醴泉從地中出,又言甘露其味甚甜,未可然也。
【註釋】
(1)時:適時,及時。
(2)醴泉:這裡指及時之雨。《屍子·仁意篇》:“甘雨時降,萬物以嘉,高者不下,下者不多,謂之醴泉。”引文參見《爾雅·釋天》。“甘露”作“甘雨”。
(3)醴:甜酒。
(4)據遞修本,“泉章”二字應互倒。文句為《爾雅·釋水章》:“泉一見一否曰瀸。”《爾雅》“一見”上正有“泉”字。
(5)瀸(jiān尖):泉水時流時止。
(6)檻泉:噴泉。檻:《爾雅》作“濫”。《說文》:“濫,濡上及下也。”(7)沃泉:從上往下流的泉水。懸出:從上往下流。
(8)下:據文意,當作“上”。引文參見《爾雅·釋水》。
(9)居:記載於。
【譯文】
《爾雅》上又說:“甘露及時降下,萬物因此得到好處,就叫做醴泉。”醴泉說的是甘露。現在俗儒的說法,稱泉水從地中出來,它的味道甜得像甜酒一樣,因此叫做醴泉。兩種解釋相差甚遠,確實不容易弄明白。考察《爾雅·釋水章》:“泉水一會兒出現一會又沒有了叫‘瀸’。噴泉水直噴出來。正出,就是噴湧出來的意思。沃泉水從上往下流出。懸出,就是從上面流出的意思。”這類泉水流出的情況不同,就有不同的名稱。如果太平之時,另外有醴泉從地中流出來,應當在這一章中說到它,為什麼反而記載在《釋四時》這一章中,說甘露是醴泉呢?如果這樣,俗儒說醴泉從地中流出,又說甘露的味道很甜,就不可信了。
【原文】
52。20儒曰:“道至大者(1),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翔風起(2),甘露降(3)。”雨濟而陰一者謂之甘雨(4),非謂雨水之味甘也。推此以論,甘露必謂其降下時,適潤養萬物,未必露味甘也。亦有露甘味如飴蜜者(5),俱太平之應(6),非養萬物之甘露也。何以明之?案甘露如飴蜜者,著於樹木,不著五穀。彼露味不甘者,其下時,土地滋潤流溼,萬物洽沾濡溥(7)。
【註釋】
(1)大:《太平御覽》十一、《事文類聚》二、《事文類聚》五並引作“天”。
(2)翔:通“祥”。善,好。
(3)甘露:《太平御覽》十一、《事文類聚》五並引作“甘雨”。
(4)濟:當作“霽”,雨停止。一:據《藝文類聚》卷二、《太平御覽》卷十一引《論衡》文,“一”作“曀”。曀(yì義):天陰有小風。甘雨:適時而有益於農事的雨。《詩·小雅·甫田》:“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孔穎達疏:“雲甘雨者,以長物則為甘,害物則為苦。”
(5)飴(yí怡)蜜:蜜糖。
(6)《文選·魏都賦》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