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斜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六章 會議爭論(4),操盤手札記,窗外斜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劉中舟接著說:“那麼問題就來了,就像薛副總說的那樣,你用想象出來的需求來預測價格,而我們是用你圖上顯示的實際需求來預測價格,而且我們是多數,你是一個人,你怎麼敢肯定你的意見一定是對的呢?”
李欣聽了,一時不知如何作答,劉中舟說的這些也有道理啊。李欣眨眨眼睛,遲疑了一下,說:“我倒也沒說我的意見一定就是對的,可能剛才表述的時候語氣上太過於強調我自己的看法了,所以讓大家有些誤解。這個要說明一下,我這僅僅是個人意見,一個不同的看法而已,謹供參考。”
劉中舟聽了說:“這個沒問題,這是允許的,就是要各抒己見嘛。”
劉中舟說完,看看其他人,問道:“現在無非就是兩種意見,漲的可能性大還是跌的可能性大,各位怎麼看,都說說吧?”
黃洪亮說:“當然是下跌的可能性大了,只是什麼時候開始跌、會跌多少?這很難說啊!”
薛晨志點點頭說:“對啊,這是最關鍵的!”
在這個問題上,劉中舟自己心裡也沒底,入場的時機選擇不好,也會有大問題的,於是他說:“這兩個問題如果一時看不明白,我們可以再觀察一下。現在能不能把做賣出套期保值這個事定下來?至於何時實施,那是時間問題,可以根據價格走勢再定。”
薛晨志說:“可以,我同意董事長的意見,這個事可以先定下來,什麼價格賣出,觀察一下再說。”
黃洪亮問道:“我也同意,只是在期貨市場上賣出的數量到底是多少呢?”
劉中舟說:“對了,這也是個問題,要討論一下。下半年的銅產量有三萬多噸,是全部都做套期保值,還是隻做一部分,大家也說說看法。”
薛晨志問:“做這個套期保值的資金需求是什麼情況?”
劉中舟看著李欣問道:“你說資金大致要在貨值的三成左右,是吧?”
李欣點點頭說:“是的,三成是最低標準了。”
劉中舟說:“就以貨值的三成為標準,你現在算一個大致數額出來。”
李欣不假思索地說:“好的,銅價就以四萬元/噸計算,一萬噸銅的貨值是四億元,為一萬噸銅做套期保值,期貨賬戶裡應該有一億二千萬元。如果為三萬噸銅做套期保值,期貨賬戶裡應該有三億六千萬元。”
劉中舟看著薛晨志說:“要三億六千萬?這個數額太大了,估計有些困難啊!”
財務部長鄭國瑞這時瞅了一眼李欣,心想:你剛才不是說資金問題不重要嗎?現在看看這個問題到底重要不重要!
薛晨志說:“資金太大是個問題,還有啊,有沒有必要在期貨市場上賣出這麼大的量?先賣一部分看看如何?畢竟是第一次做,留點餘地也好。”
黃洪亮聽到這裡,說:“我覺得拿一萬噸出來做套期保值就足夠了。”
劉中舟本來想問黃洪亮,那剩下的兩萬噸怎麼辦?難道就眼睜睜看著價格往下掉,一點也不管嗎?可是資金問題還是讓他把已經到嘴邊的話嚥了回去,就算自己想做,資金也確實是個大問題。
劉中舟轉念一想,既然薛晨志和黃洪亮都只願意拿一部分產量出來做套期保值,再加上資金確實也不寬裕,不如就按他們的的意見辦。
他轉過頭和薛晨志商量道:“那就先做三分之一,一萬噸的量?”
薛晨志說:“可以。”
劉中舟又問鄭國瑞:“一億兩千萬的資金,有沒有問題?多長時間可以準備好?”在他映像中,這個數額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鄭國瑞說:“沒有問題,一兩天之內就能準備好。”
此時的李欣,又像是一個局外人一樣,坐在一邊插不上話了。
薛晨志和黃洪亮同意劉中舟的提議後,其他參會的各位也都紛紛表示贊同,李欣此時就是唯一的一個持不同意見者,成了孤家寡人。劉中舟在商量後面的問題時,眼睛都不再往李欣這邊看了,只是顧著和薛晨志、黃洪亮、鄭國瑞等人交流,徵求他們的意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