叼著貓的老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2章 小冰河來了(上),鹿部落崛起,叼著貓的老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春秋初期,北狄、西戎等入侵中原和關中,這都是冰期在作祟。
很多農耕區變成了遊牧區,遊牧民族勢必得將其拿下。
到了西漢初期,氣候又開始轉暖。
溫暖的氣候使得關中地區積攢了不少糧食和民力。
同時,邊境各地也十分適合農耕經濟發展,為漢武帝時期北征匈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西晉到南北朝,中國又一次進入了小冰期,賈思勰在《齊民要術》裡說北方的氣候要比溫暖期延遲了半個月。
在這段時間裡,遊牧區域開始擴大,農耕區銳減,遊牧民族開始窺伺中原。
很多遊牧民族趁八王之亂陸續入主中原,最終造成了“五胡十六國”的局面。
隋唐時期氣候從寒冷轉為溫暖。溫暖的氣候不僅使隋唐區域空前遼闊,還出現了“開皇之治”、“貞觀之治”、“武周盛世”、“開元之治”等盛世。
畢竟溫暖的氣候為農耕區擴張提供了適宜的溫度,而農耕區擴張對中國古代以農為本的封建王朝來說尤為重要。
從安史之亂開始,中國的氣候再度寒冷。
從晚唐到南宋滅亡是一個從溫暖到寒冷期的過渡時期,之後氣候就急轉直下。
由於氣候變得較為寒冷和乾燥,使得農業區又一次萎縮了。
關中地區再也不能作為原來的糧食供應產地了。
這就使中國的經濟重心和政治重心向東向南轉移。
自唐以後,長安再也沒做過首都了。
氣候寒冷加速了人口的南遷,對南方的各方面建設都大有益處。
而在北方,遊牧民族佔據主要部分。
大量的人民學習漢族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方式,促進了民族融合。
到了南宋時期,臨安已經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
宋朝之後的嚴寒再加上燕雲地區的丟失使遊牧民族的膽子愈發大了起來。
在兩宋時期,東北太冷種不了糧食,遼金都選擇不斷南下。
南宋滅亡後,氣候冷得史無前例。此時,蒙古興起,黃金家族打敗歐亞大陸無敵手,很快便統一了中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