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5部分,梟雄在亂世,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問題是,繞得過去嗎?
第四十六章 舉步維艱
第四十六章舉步維艱
到了二十七日上午,主要戰場轉移到了雙港鎮。
雖然在最初的時候,帕特里奇並沒把南面迂迴當成主攻方向,但是C集團軍先頭部隊在濱海機場的糟糕表現,讓他認識到,如果不能儘快開闢新的戰線,擴大進攻範圍,迫使東北軍在更長的戰線上,才能儘快打下天津。
受此影響,帕特里奇在二十六日就命令C集團軍抽調兩個美軍主力師與兩個日軍二線師從濱海機場南下。
如此一來,雙港鎮成為了美日聯軍重點攻打的物件。
作為位於東南方向上,緊挨著主城區的雙港鎮,可以說是天津主城區外圍防線上最重要的結點之一。只要拿下了雙港鎮,美日聯軍就能沿著密集的道路網繼續向前推進,對津汕高速構成威脅,從一零七省道或者二零五國道北上,從津港運河東面攻入天津主城區,將東北軍的防線拉長近一倍。
要知道,第二十六集團軍的主力幾乎全部部署在天津主城區的北面。
也就是說,只要美日聯軍能夠在天津主城區南面投入足夠多的兵力,沿著主要道路發起進攻,東北軍的防線就將岌岌可危,不得不在城區內與美日聯軍作戰。打到這個地步,究竟鹿死誰手,那就很難說得清了。
正是如此,帕特里奇才抽調了C集團軍將近三分之一的兵力去攻打雙港鎮。
只不過,美日聯軍進攻行動並不順利。
雖然雙港鎮在外環線外,建築物不是很密集,也沒有多少高樓大廈,受地質影響,東北軍也很難在這邊構築起堅固的地下防禦工事,但是與主城區相比,雙港鎮這邊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地理特點,即水網密集。
在雙港鎮附近,有雙巨引河、雙巨排汙河、洪泥河、衛津河、西河、南白排河等多條河流與人工河渠,而且綜合交錯,形成了較為密集的河網。雖然這些河渠並不寬闊,很多地方都沒有寬到足以組織美日聯軍裝甲部隊泅水涉渡的地步,但是密集的河網,肯定對美日聯軍的進攻行動產生了影響,不但使得那些需要在路面上行駛、得從橋上渡河的重型運輸車輛無法順利通行,還對戰鬥重量較大的主戰坦克產生了影響。
別忘了,美軍M1系列主戰坦克的戰鬥重量都在六十噸以上,M1A3在披掛了附加裝甲之後,戰鬥全重甚至超過了七十噸,而中國陸軍的主戰坦克普遍在五十噸以下,96式只有四十多噸,99式也只有五十噸出頭,即便在經過了大規模改進、披掛了附加裝甲的99C的戰鬥全重也只有五十六噸,比美軍的主戰坦克普遍輕了十噸以上。事實上,即便只有五十多噸的99C也不太適合在河網密集的地區作戰,不然在南方戰場上,特別是在東南軍中,打主力的就不會是96式了。
當然,這也不是說美日聯軍中沒有適合在該地區作戰的主戰坦克。
日軍的90式與04式主戰坦克就比較合適。
問題是,90式在停產之前只生產了不到兩千輛,而且絕大部分已經在之前的戰鬥中損毀了,剩下的也被送到後方,拿去培訓新兵。取代90式的04式的量產已經開始,只是受幾種特殊材料限制,產能一直不是很高,不然日本也不會一再要求美國提供主戰裝備,使得日軍前線部隊中,三分之二的主戰坦克都是由美製的M1系列。事實上,04式也一個非常突出的缺點,即防護能力太弱。即便在披掛了附加裝甲之後,04式的正面抗彈能力也僅比在防護上同樣問題嚴重的90式稍微好一點,僅能對付較為老式的穿甲彈,在遇到使用新式穿甲彈的96式與99式的時候,04式的生存能力甚至不如M1A2。可以說,正是因為04在防護能力上的嚴重欠缺,才使得日軍對這種主戰坦克非常失望,寧願使用被美軍裝甲部隊淘汰的M1A2。
當時,在攻打雙港鎮的美日聯軍中,就有一個日軍二線師有一個裝備了04式主戰坦克的裝甲營。
可惜的是,這個營的規模太小了,只有不到二十輛主戰坦克。
毫無疑問,在雙港鎮這個規模較大的戰場上,十多輛主戰坦克很難派上用場,甚至不足以組織起一次有規模的戰術突擊行動。
真正打主力的,仍然是美軍的M1系列主戰坦克。
當時,美軍主要裝備的是M1A2,而不是更加先進的M1A3。這也可以理解,M1A3的量產工作在二零一四年初才全面展開,首先提供給了第一裝甲師、第二裝甲師、第一騎兵師與第二騎兵師這樣的主力裝甲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