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部分,論語別裁(上冊),誰知道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風都吹不倒。 時代的大風浪來臨時,人格還是挺然不動搖,不受物質環境影響,不因社會時代不同而變動。 國家一亂,就看到了忠臣,也就是孔子說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三達德的重心
下面孔子說到人格修養的三個重點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告訴我們,一個人要達成完美的人格修養,重要的有三點,缺一不可。 智慧,我們要注意,“知”在東方文化裡並不是知識。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 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 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 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 當時我們翻譯佛學經典中的《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其中的“波羅蜜多”
、“般若”都是梵文譯音。“般若”的解釋是智慧,為什麼不譯成《金剛智慧波羅蜜多經》呢?因為中國過去翻譯有“五不翻”
,外文有此意義而中文無此意義的不翻,為“五不翻”中的一種。 現在對外國學生上課,就常有這種情形。 譬如“境
521
805論 語 別 裁
界“一詞,外文裡就沒有這個字,勉強翻成”現象“
,但並不完全是境界的意義。“現象”是科學上的名詞,“境界”是文學上的名詞。譬如說有人常引宋代辛稼軒有名的詞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那就是境界,若隱若現。 再說詩的境界,如“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好境界!如改作“飛機轟轟對愁眠”那是噪音不是詩了。 李後主詞的名句“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若是“月如團,紅燒鴨子一大盤。”那就沒有境界了。 這是講文學的境界。 如把境界翻成現象,就只有“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