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部分,論語別裁(上冊),誰知道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夠不懷恨別人,寬恕了別人,所以和別人之間的仇怨就沒有了,而壞人漸漸也會被他們所感化。為什麼《論語》編到這裡,把這句插進去呢?因為孔子在魯國做過一任司寇,至少也有現在電視上《包青天》節目中,包公的那種政風。 上了臺就把少正卯殺掉了,雷厲風行的作法,不免在政治上有些恩恩怨怨。不過他走的是正路,所以大家也拿他沒辦法。 既然要回國講學,政治上的恩怨可以拋諸腦後了。 過去有人對我不起的,不要放在心上,隨他去。我們回去教學吧!
276
公冶長第五362
雖然如此,他又講了一件事。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
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是一個魯國人,人家說微生高這個人很直爽、坦率,但是孔子認為大家的話說過分了,他並沒有符合這種修養。“或乞醯焉”
,有人向他要一杯醋漿。他沒有,自己便到別一家去要一杯醋來,再轉給這個要醋的朋友。 孔子認為這樣的行為固然很好,很講義氣,但不算是直道。 直道的人,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不必轉這個彎。微生高轉了這個彎,就不能算是直。這一點值得我們研究了。 我們要注意,孔子的思想——在下面還會講到——是“以直報怨”
,這也就是後世儒家思想的爭論點。 什麼是“以直報怨”呢?你打我一記耳光,我不打你一拳,但吐你一口唾沫,不過分吧!總可以吧?因為你打我,我實在生氣。 至少,你罵了我,我可以不恨你,但我不理你,這總可以吧?這就是“以直報怨”的道理。 孔子一直是這個主張。“以德報怨”是老子的思想,後世也把它代表了道家的思想。 就是說,你對我不起,我不恨你,不報復你,反而對你好,乃至把你感化了。孔子“以直報怨”的思想,在中國文化中,和墨子思想以及俠義思想,有相同看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