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部分,論語別裁(上冊),誰知道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忠臣,這話怎麼說呢?
我們曉得文天祥是忠臣,岳飛也是忠臣,但是我們不希望國家遭遇到他們當時那樣的時代。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名臣、大臣,像趙拤就是名臣、大臣。他最後退下來,回到家裡,寫了一首詩:“腰佩黃金已退藏,箇中訊息也尋常,世人慾識高齋老,只是柯村趙四郎。”不要看錯了,說他腰裡都是黃金美鈔所以退休了。 這個黃金不是黃金美鈔,看京劇就知道,所謂“斗大黃金印,年高白玉堂。”
255
242論 語 別 裁
古代方面大員的印信,實際上是一顆銅的大印,叫作“黃金印”
,有如現在中央部會的印,鑄印局用銅鑄的,也可叫黃金印。“腰佩黃金已退藏”
,是說退還了那顆黃金印。“箇中訊息也尋常”
,一生風雲人物,其實很平常。“世人慾識高齋老”
,他下來以後所住的地方叫高齋,他說你們以為住在高齋的這個老頭子有什麼了不起,而想認識認識他是何等樣的人嗎?
“只是柯村趙四郎”
,其實還是當年住在柯村的趙老四啊!他是那麼平淡,那麼平凡。 所以一個最了不起的人,是最平凡的人。 真做到平凡,才是真了不起。 而趙拤最後的諡號是兩個字“清獻”
,歷史上的趙清獻公,就是趙拤,他一生都奉獻給國家,而一生清正,到達這個程度是很難的。 其他的名臣很多,在這裡一時也說不完。總之,中國過去的歷史文化,非常重視這個諡法,而我們現在呢!
大有陸放翁詩的:“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 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管他的!死了就拉到,老子死後,你要罵就罵吧!只要我現在活得舒服就對了。 我們不要忘記了,諡法就是中國文化的精神,等到邦有道時,這些東西仍然要恢復起來才對。 試看西方的文化,西方的精神,不管文人、英雄,死了就死了。 像法國人,一提到就只有拿破崙。 拿破崙又有什麼了不起,崛起只有二十來年,五十多歲就死了,而且是個失敗的英雄,比楚霸王還差勁,什麼拿破崙的!在中國歷史上這種英雄多得很,只因為歷史上多是同情失敗的英雄,所以“徒使豎子成名耳”。現在的西方文化更搞不清楚,“死後是非誰管得,生前拚命自宣傳。”可是我們中國人要懂中國文化諡法的道理和精神。
256
公冶長第五342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像日本明治維新的幾個重要人物之一——伊藤博文的名言:“計利應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這是吸收中國文化的東西,日本人自稱東方文化,其實都是道地的中國文化。 我們這一代青年,那種短見,那種義利之不分,實在“匪夷所思”。剛才我們幾個人談到現代青年對現代知識的貧乏,什麼都沒有,一談就是考什麼學校,為了待遇多少,為了求生活,這些是從前我們從來不考慮的。現在搞成這個樣子,真是文化精神的衰退,實在值得我們多加註意。 這是談到諡法引出來的題外感想。現在回到原文。 衛國的大夫孔圉,死後諡作文。 子貢問孔子“何以謂之文也?”一個人一生作人做事,要怎麼樣才夠得上稱作“文”?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一個人聰明——聰明的人不大好學的,而且聰明的人往往以為自己的學問夠了,尤其我們現代人,容易犯這個毛病,好像自己什麼都懂;而且現代人犯一個更大的毛病,地位越高了,好像自己學問也隨之而越高深了,這是很成問題的。要敏而好學,越聰明越好學,為自己,為事業都好,這才是了不起的人物。 第二點更難了:“不恥下問”
,什麼叫下問?比我不如的人,也要虛心向他請教求證。 人要有自知之明,那樣行就是行,即使行了,以能問於不能,作為參考,這才叫能夠集思廣益。 孔子說一個人能夠敏而好學,再加上不恥下問的謙德,才符合“文”這個字的內涵。曾國藩的了不起,就是幕府中的人才多,他的智囊團組織大,第一流的人才都參加,大家的智慧變成他的智慧。 諸葛亮的了不起,也是幕府人才非常多。 所以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才叫做“文”。
257
42論 語 別 裁
名臣的典範
孔子又批評一個人,是當時春秋時代,比孔子稍稍早一點,鄭國有名的首相,對鄭國有了不起的貢獻的,名叫子產。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