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論語別裁(上冊),誰知道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時候,孩子回家要敬師金,說給他五十元,孩子一定說不行,這是敬老師的
42
學 而 第 一92
要一百元。 這種事到了中學就淡了;到了高中以上根本沒有這個觀念了;到了大學,學生看老師是不相干的陌路人。 相對的,老師對學生也是如此,挾了一個皮包上來,拿一本書講解一番,便有鐘點費,彼此都是商業行為,教完了以後,懂不懂是你的事,挾個皮包走了。 學生與老師在路上見面,萬一點個頭,在我覺得,已經是很稀奇了。 一般都彼此不認識,就這麼迎面過去,堂而皇之的,學識愈高,愈沒有尊師重道的精神。 這是今日中國文化一個極大的諷刺。至於說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道義關係、感情關係,除非這位老師很有地位。 據我所經驗的,每個學生要拿學位,作論文的時候,便隨時來找:“老師怎麼辦?”很親切。 我還碰到過這樣的事實,有個要拿學位的學生天天來,來了非常恭敬,甚至覺得他恭敬得過分,我家裡的孩子們說:“這個學生好,真有禮貌。”但是,你得注意,這是“幣重言甘”哪!他也的確送禮來,還送得蠻講究,我說你送禮送得這麼重,雖然有研究費領,可是一個月的研究費也不夠買這些東西,何苦呢?
他說:“對老師應該恭敬。”我曉得這不是誠意的話,因為他的言語太恭敬,太甜了。“巧言令色”
、“幣重言甘”是靠不住的。 結果畢了業以後連影子都看不見了。 這就是現在中國文化的怪現象,是文化道德的普遍事實。 國民道德的修養從教育界開始,是應該徹底研究的,所以我在這裡要講到師生的道理。
43
03論 語 別 裁
呂端大事不糊塗
現在,孔子告訴我們說,這個學生“入則孝”
,在家裡是個孝子。(怎麼才叫孝,下面有很多地方研究孝道,在此暫且不談。)
“出則弟”
,出門在外面與兄弟分開了,怎麼弟呢?就是在外面,對朋友、對社會、對一般人能夠友愛,擴而充之愛國家、愛天下都是這弟字的意義。“謹而信”
,作人非常謹慎,但是談到這“謹”字要注意,不要變成小器。 謹慎與拘謹是兩回事,有些人作人很拘謹,過分了就是小器。“謹慎”
在歷史上有個榜樣,就是我們中國人最崇拜人物之一的諸葛亮。 所謂“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這是一副名聯,也是很好的格言。 呂端是宋朝一個名宰相,看起來他是笨笨的,其實並不笨,這是他的修養,在處理大事的時候,遇到重要的關鍵,他是絕不馬虎的。 那諸葛亮則一生的事功在於謹慎,要找謹慎的最好榜樣,我們可多研究諸葛亮,這裡暫且不提。總之,所謂謹慎不可流於小器,這點修養要注意,這個人能謹慎處世而信——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一切都言而有信。 同時又“泛愛眾”
,有偉大的胸襟,能夠愛人,尤其在此時此地來講,對同志的友愛,擴而充之,對其他人的友愛。 理論上講起來很容易,而廣泛的愛人,那就是“君道”
“師道”的綜合,愛天下人就如愛自己一樣,理論容易,
44
學 而 第 一13
要修養到如此真難。 孔子說,假使一個人對這些都做到了,“而親仁”
,再親近有學問道德的人做朋友,“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做到以後,還有剩餘的精力,然後再“學文”
,愛作文學家也可以,愛作科學家也可以,愛作藝術家也可以,愛作別的都可以,那是你的志向所在,興趣問題,可以量力而行,各聽自由。
飲 食 男 女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這幾句話,是接著證明了學問的目的,不是文學、不是知識,是作人做事。 子夏比孔子少四十四歲,他的名字叫卜商。 孔子死後,在戰國開始的初期,他講學河西,在戰國時期一般對時代有影響的大學者,蒙受他的影響很大。 所以這也是我們大家要注意的。 領導歷史、領導國家社會的,到底還是學問思想。現在引用子夏的話,證明學問是什麼。 我們看原文“賢賢易色”
,兩個賢字,第一個賢字作動詞用,因為中國文字有時候是假借的。 第二個賢字是名詞,指賢人——學問修養好的人。“易色”
,古人如宋儒他們,是怎麼解釋的呢?他們對“色”字解作“女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