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論語別裁(上冊),誰知道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過去還有一個笑話,在幾十年前,有一種所謂“廁所文學”。在江南一帶,像茶館等公共場所的牆上,亂七八糟的字句,寫得很多。 這些字句,無以名之,有人就稱它為“廁所文學”。
有人看了這些文字,實在看不下去了,也寫了一首詩,這首詩也代表了中國文化中文學的末流。原句是:“從來未識詩人面,今識詩人丈八長,不是詩人長丈八,如何放屁在高牆?”這是當時批評“廁所文學”的滑稽之作,像這類衰敗的情形,我們現在看來很平常,但當時卻很嚴重。 所以當年國父不得不提倡革命。那時文學、文化的問題,是非常嚴重。那些無病呻吟的詩,衰敗的東西太多了!
像這一類含義的笑話,實在太多。所以後來“五四運動”的時候,要打倒舊文化,固然打錯了,可是這個錯誤的實在,也不能完全由當時動手打的人擔負起來。 這個錯誤是在那個時代,歷史的包袱給他們的壓力而造成的。這裡孔子對子貢說的話,點出了“詩”
的道理是什麼,作詩學詩的人,並不光是想當一個詩人,否則當詩人就要被罵“如何放屁在高牆”。所以詩的目的,並不是專搞文學,其中
76
學 而 第 一36
所含的道理非常重要。關於詩的文化,孔子在下一篇說了,在這裡他告訴子貢,讀了詩,並不是教你變成一個酸溜溜的書呆子,一定要“告諸往而知來者”。豈但作詩,我們讀歷史也是一樣,我們為什麼讀歷史?現在大學裡的歷史系、歷史研究所的研讀歷史,雖然拿到好成績,但對作人做事,一點用處都沒有。 我們中國人過去讀歷史,主張要學以致用,它的精神就是“告諸往而知來者”
,懂了過去就要知道未來,這也就是詩的精神。到了最後,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