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部分,護唐風流,津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幾乎所有的人都明白,這事不簡單。
李治露出威嚴的神色,重咳了幾聲,朝堂上議論的聲音都消失了。
“將那狀子拿上來,”李治吩咐道,再用手指著跪伏在地上的劉逸道,“你與朕說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你父親劉審禮到底怎麼了,是從何聽到的訊息!”
“陛下,據跟隨我叔父去青海置贖我父親的人回來報告,我父親在他們抵達吐蕃大營外時,已經病亡五天了”劉逸用快速的話語,將叔父一行如何抵達青海,李敬玄不願配合,最後得到黑齒常之的幫助,才得以到吐蕃大營外,只是父親劉審禮已經身亡。叔父等家人在吐蕃大營外哭求,吐蕃人感於劉審禮的忠勇,還有劉審禮家人的大義,把遺體交還給了劉府的家人,並一同將王孝傑也放了的經過都講了一遍。
“陛下,父親被吐蕃人俘虜後,凌然大義,不願降服,也拒絕吐蕃人給予的治療,這才因傷病不治而身亡的,還請陛下詳查此事!”劉逸已經止住了淚,抬起頭,看著前方,目光中飽含堅定的神色
第四十章面聖申訴(下)
“你說的可是實情?”李治臉上驚疑不定。
“草民不敢胡言!”劉逸重又伏下身子。邊上的裴行儉也沒有起身。
“劉審禮病亡,王孝傑被放回,為何沒有李敬玄的奏報?”李治加重了語氣,似是問殿下諸臣,表情很是複雜。
“陛下,一名跟隨我叔父去青海的隨從,還有一名跟隨我父親經歷過戰事的親衛現在都在府中,陛下可以傳喚他們來問話!”劉逸抬起頭道。
“御史臺狄愛卿,你立即帶人往劉府,將這兩人帶來問詢,並在問詢結束後馬上將情況報告給朕!”李治大手一揮,喝令道。
“是,陛下!”班列尾部的侍御史狄仁傑站出來應命道,並馬上出殿去了。
“陛下,臣覺得這其中大有隱情,應該責問鄯州的李中書令,查清此事,”還跪伏在地上的裴行儉大聲地奏道,“臣覺得其中值得懷疑的地方太多了”
“陛下,正是!”尚書左僕射劉仁軌也出列奏道,“據臣收到的一些訊息,此戰很可能是李敬玄怯戰,沒有及時率兵支援劉審禮的前軍,才導致劉審禮兵敗被俘的!此次若真的是劉審禮已經病亡,但李敬玄卻隱瞞不報,那事態更加的嚴重,還請陛下派人嚴查此事!”
“陛下,臣附議!”中書侍郎薛元超也站出來奏道,“若剛剛此劉易安所言不差的話,劉審禮已經病亡,副將王孝傑已經被放回,李敬玄卻沒有報知於朝廷,那就是李敬玄想欺瞞皇上,必須要嚴查。劉審禮的副將王孝傑被放回,此戰的經過都可以查明,青海之敗到底是何人的原因也會清楚,臣還請陛下派員嚴查此事!”
聽了幾位重臣的這般言語,李治卻不置可否,陰著臉沒有發表意見,眼睛卻不停地在眾臣及劉逸臉上掃來掃去。
今日發生的事太出乎李治的意外了,他和武則天原本就有些懷疑這位面容上與劉審禮有些相像的少年人會不會是劉審禮的兒子,想今日當殿問清楚,他們原本的商議是,即使劉逸是劉審禮的兒子,但有這般身手是很不容易的,也準備在威嚇一番後,準備授予其一定的官職,但卻沒想到劉逸卻當殿喊起冤來,並說劉審禮已經病亡,還對青海之戰的失利表示懷疑,要朝廷徹查,這讓李治惱怒之下也有些疑惑起來,青海一戰,我大軍大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難道真是的李敬玄在慌報軍情?
只是事情沒最後弄清楚前,當皇帝的李治是不會輕易表態的,皇后武則天也剛剛說了,此事事關重大,必須慎重處理。
若真的有劉府的家人從青海回來報告情況,還有劉審禮的親衛一道回來,那事情基本會有一些數了。
“陛下,臣也覺得,此事大有蹊蹺,一定要嚴查清楚!”見皇帝沒有表態,中書侍郎李義琰也站出來奏道,“劉審禮病亡,副將王孝傑被放回,李敬玄竟然隱瞞不報,很有可能是怕受責罰,而謊報軍情,若是如此,那一定要嚴處”
接著尚書右僕射戴至德、兵部侍郎岑長倩等其他多名大臣也先後站出來,表示要嚴查青海戰事的經過。
作為大唐首屆武舉頭名的劉易安競是劉審禮的兒子,並當殿喊冤,還報告劉審禮傷重被俘後拒絕吐蕃內的治療,最終病亡,這事發生的太神奇了。
許多大臣都是看到過劉逸當日在武舉大賽中的表演,對劉逸的氣度及那一身武學很是欣賞與敬佩,劉審禮原本就是以勇武著稱,再有這樣不錯的兒子,大部的人都願意相信劉逸所講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