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東漢演義,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治把令箭接過來說:“遵命。”然後轉身形往外就走,心裡這個氣呀,暗說:好哇,總鎮大人派的是他中軍官,他不去讓我去,純粹是巧支使人,大懶支小懶。我要有氣性,把總旗牌的差事辭了。周治走到儀門外,眼珠一轉有了主意,命人去叫值日旗牌官王勇,王勇來到儀門前給周治施禮。總旗牌周治吩咐:“大人有令,命你把竇欽差的書童兒王玉放出關去,給他娘燒紙。囑咐門軍,王玉回來之時給他開門。”“遵命。”王勇雖然嘴裡這麼說,心裡就甭提多生氣了!他伸手接過令箭走到外邊,一賭氣叫他手下的兵丁:“快去,把地方趙士顯給我叫來!”時間不大,趙士顯來了。王勇一看,趙士顯手裡拿著酒壺正邊走邊喝。因為趙士顯這個人嘴直心快,平常最愛喝酒,他在潼關當地方,沒有人不知道他的,他是寧損十年壽,都不能缺少杯中物。別看他好喝,酒量可不算大,只要三杯酒一入肚,準是醉模醉樣。雖然當個小小的地方,當差還挺傲上。潼關的大小官員都知道他的脾氣,沒人跟他治氣。趙士顯見了王勇說:“老爺你叫我有何事吩咐?“王勇把令箭交給趙士顯,說:“趙士顯,你拿著這支令箭去找竇欽差的書童兒王玉,把他放出關去,讓他出城給他娘燒紙,回來的時候留門。”趙士顯可不願意,今天駙馬爺賞賜酒宴,這麼好的酒白喝,不讓我喝酒,還給點兒差事。他接過令箭嘮嘮叨叨地來到招待天官從人的住處,喝了一口酒,問:“哪個是書童兒王玉呀?”劉秀回答:“我就是書童兒王玉。”趙士顯說:“你不是出城給你娘燒紙去嗎,跟我走!我是潼關的地方趙士顯,我們大人有令讓我把你送出關去。”
劉秀正著急出不了潼關哪,聽地方趙士顯一說,立刻就明白了這是竇融想出來的辦法,好放我出潼關。他心中特別高興,趕緊拉出來一匹馬,跟著趙士顯夠奔東門。路上挺黑,什麼也看不清楚,到了東門的門臉兒,趙士顯衝著官廳就喊:“大人有令,把城門開開,有人出關辦事。”官廳裡的門軍跑出來一看是趙士顯,手裡拿著一支令箭。門軍不敢怠慢,趕緊回到官廳,由牌上接下鑰匙,一個人提著燈籠,一個人出來開城。趙士顯最好詼諧,一邊走著,一邊跟門軍開玩笑。劉秀拉著馬在後邊等著,不敢離著門軍太近了,怕人看出破綻來。聽見城門洞裡咣啷一聲,知道門軍撤閂落鎖,開了城門。劉秀認鐙扳鞍上馬,催馬跑到了門洞兒。他剛要出城,突然趙士顯一把抓住了劉秀的馬韁繩說:“你呀,別走啦!”可把劉秀嚇壞了,心說糟了,準是趙士顯看出了我是劉秀。到底劉秀能否脫險?這才引出一段蘇成青石樑救駕,姚期出世等熱鬧節目,請聽下回分解。
第一部分 弒平帝王莽掌朝權 篡漢室奸臣索玉璽第19節 青石樑蘇成救太子(1)
上回書說到劉秀剛要出潼關,地方趙士顯抓住劉秀的馬韁繩說:“你呀,別走啦!”劉秀驚問:“你為什麼不讓我走哇?”趙士顯說:“我問問你,你懂得交朋友嗎?”“我怎麼不懂交朋友啊?”趙士顯說:“我是潼關的地方,管不著你的事。今天是我們總鎮大人大喜的日子,放著好好的酒你不讓我喝,沒事兒又出關燒紙去。我把你的事兒辦完了,你連句外場話都沒說,我惱你多不多?”劉秀說:“你應該惱我,不要緊,將來我請請你。”“你就請我喝酒吧。”劉秀急著要走,順口兒說:“你放心,我將來要是見著你呀,請你喝一輩子酒。”趙士顯樂了:“得,衝你這句話,去你的吧。”趙士顯還以為劉秀說的是外場話呢。後來劉秀當了逍遙自在王,不忘趙士顯的好處,把趙士顯請到長安城當了王府的總王官,真管他喝一輩子酒。這是後話,按下不提。趙士顯撒了手,劉秀催馬出了潼關,揚長而去,暫且不表。
單說趙士顯,他看著門軍關好了城門,囑咐他們:書童兒王玉回來之時務必開關放入。然後拿著令箭回到衙門,見了值日旗牌官把原令交還。值日旗牌官王勇接過令箭一想,這個差事是我的。倘若總旗牌官問我,書童兒王玉是不是我給送出去的,此人什麼模樣,多大年紀,我答不上來怎麼辦哪?我得問問趙士顯。他就說:“趙士顯,書童兒王玉是你送出去的嗎?”“沒錯兒,是我送出去的。”“那王玉多大年紀?長得什麼模樣?”趙士顯一愣,心說:我醉得迷迷糊糊的,王玉什麼樣兒,我連一眼也沒看。現在他問我,我給他來個醉雷公上天——胡云一氣,就說:“小書童兒王玉身高一丈,一部花白鬍須灑滿胸前。”旗牌官氣壞了,厲聲問:“書童王玉會有一丈高?誰家的書童兒是花白鬍須?你胡說!”趙士顯把眼一瞪,拍著胸脯說:“沒錯兒。我們倆一邊走一邊聊,人家書童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