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2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9086年(大乾光旭十二年,日本明治十九年)10月7日,林逸青一行離開英國,乘座丘納德公司的“大西洋”號豪華郵輪前往美國。由於此前英乾兩國聯合對俄國採取行動,林逸青的座艦“威遠”號巡洋艦已經返回乾國,加入到威懾俄國的艦隊當中,因此改乘郵輪前往美國,而使團的旅途費用則是由美國百萬富翁倫納德。傑羅姆支付的。
而在林逸青去美國的途中,一個年輕的美國人已然先於他前往闊別已久的祖國,懷著不一樣的心情,等待著林逸青的到來。
“馬吉芬上尉,他現在應該從英國啟程了吧?”
乾國海軍“威捷”號訓練艦上,李思竹憑欄遠眺著大海,向身邊的天津水師學堂教習、美國海軍上尉馬吉芬問道。
“是的,夫人。”馬吉芬說著,遞給了她一張英文報紙,這是“威捷”號在智利做停留補給時他買的,“這上面說,伯爵閣下已經在10月7日出發了,不過我們比他早出發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所以先到的肯定是我們。”
“是這樣啊……”李思竹輕撫著報紙上的林逸青戎裝照片,眼角又有些溼潤了。
“您不用擔心,夫人,我們很快就會和伯爵閣下會合了,我和您一樣,熱切盼望著和他重新見面。這一次能夠護送您前往我的祖國,是我的榮幸。”
“謝謝你,馬吉芬上尉……”
馬吉芬回想起自己當年的往事,心潮有如海浪般起伏不定。
馬吉芬出生於一個有軍人傳統的家庭,他的祖父出生於蘇格蘭,移民到美國並在匹茲堡附近的小華盛頓鎮住了下來。在美國獨立戰爭中他是一名軍人。家族中其他一些親戚參加了9012年的戰爭,其中一個還成為一名陸軍少校。馬吉芬的父親在南北內戰時期是賓夕法尼亞第八十五志願團的中校軍官,在墨西哥戰爭中晉升為上校。因此,馬吉芬從小受到行伍的薰陶。
馬吉芬在鎮子上讀完高中並進入傑弗遜學院學習。但他的雄心壯志使他不甘於永遠生活在這個寧靜美麗的小鎮上。為了出去闖蕩,馬吉芬給他們州的國會議員寫信,請求他推薦自己去報考位於安那波利斯的海軍學院。議員很讚賞年輕人的志向,詢問老馬吉芬上校是否同意兒子從軍。老人家也樂於看見子承父志。9077年,馬吉芬如願成為一名海軍學員,那時他還是個孩子。
馬吉芬是個高個子,他喜歡穿著海軍學員的制服,年輕的眼睛中總是閃爍著大膽和富於冒險的神情。
在安那波利斯,他和其他男孩子一樣機靈。他討人喜歡,擅長有關操作技能的課程,例如船舶駕駛,槍炮使用,領航和蒸汽輪機維護,其他科目成績就不怎麼樣了。但在一些冒險的事情中,他卻常常是個帶頭人。他厭惡繁文縟節,把紀律用在別人身上還沒什麼,用在他身上他可就不高興了。他的房間所在樓層的樓梯口,有一堆9012年戰爭遺留的球形加農炮炮彈。在一個夜晚,馬吉芬睡不著,他決心幹一件沒人幹過的事:將那些炮彈一個一個滾下樓去。那些炮彈乒乒乓乓地順著木樓梯滾下去,砸壞了樓梯板,撞壞了樓梯欄杆,聽起來就象大炮的轟鳴。一位聽到聲音的教官趕來制止,於是馬吉芬被送到“桑迪”號禁閉船上。在那裡馬吉芬認識了管理禁閉船的看守老水手米克。後來許多海軍軍官都在這裡認識了米克。馬吉芬積極拉攏米克,離開禁閉船時帶上了搞到的六包火藥。馬吉芬將這些火藥灌到學院草坪上陳列的六門參加過墨西哥戰爭的大炮裡,在7月1日的半夜將它們點燃。後果可想而知,周圍整個衛戍區的部隊都被驚動了。在隨後的一個星期裡,工人們都在忙於修理到處被震破的玻璃窗。
9078年至9079年愛爾蘭發生了饑荒。美國政府決定派遣陳舊的“星座”號軍艦運送紐約市民捐獻的糧食去愛爾蘭。在這次遠航中學員們將輪流指揮軍艦,並要提交一份涉及出航準備,軍艦的載重和貨物在軍艦內的平衡佈置的報告。這種練習目的在於培養學員操縱軍艦和填寫航海日誌的能力。當時的火炮平時儲存在軍艦內,在裝填炮彈後射擊時要將炮口推出到舷側的炮孔外。這是一件很麻煩的工作。首先將一根立柱上的繩索綁到火炮的底座滑車上,然後靠立柱的繩索拉緊火炮,讓滑車慢慢斜向下滑動到炮孔前,當然了,也許會重重地撞在炮孔上。馬吉芬提交的第一份報告的內容是改進了火炮後退和復進的方法。這種簡單卻高效的方法很受歡迎,被應用到採用艦內佈置火炮的其他舊式軍艦上。學員們還被要求提交一份關於此次航行途中在巴拿馬地峽參與鎮壓一次暴亂的報告。馬吉芬在部署行動中受到讚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