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6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後,彼此的互相刺激,使雙方主炮口徑的選擇節節上升,14英寸,15英寸,最後達到了16。25英寸的81噸火炮。最後,還是義大利人按捺不住,乾脆向阿姆斯特郎公司下了17英寸口徑的100噸火炮的定單。

但這回,英國海軍部卻理智地沒有繼續陪義大利人玩下去,因為,類似“我們認為英國軍艦應該配備可以預見到的能建造和能操作的最大火炮,即便是數百噸重,如果其材料可以鍛造出來的話”這樣的話,說來容易做起來難。要在排水量已經基本確定的“不屈”號艦體上,放下這些大傢伙,實在不容易。9075年3月,巴納貝在給休斯頓?斯圖爾特的報告中承認,對於安裝還在研製中的100噸火炮,最大的問題倒不是火炮和炮彈的重量,而是火炮的大小尺寸。

即使是將原來計劃的60噸火炮更換為81噸火炮後,中央裝甲堡內的空間就已經比較緊張。而且當炮塔轉動時,81噸火炮的炮口到炮塔轉動中心的距離達27英尺,當需要轉去進行對側射擊時,炮管無疑會碰到前後甲板室,這樣的話,兩座主炮塔能否實現同一舷側射擊就成問題了。因此。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此時接替胡德擔任海軍軍械總監的亨利?博伊斯建議對前後甲板室進行修改。同時,由於是前膛炮,長長的炮管不能完全收入炮塔內。這意味著無法在炮塔內完成彈藥裝填作業。

巴納貝認為,亨利?博伊斯把第一個問題看得過於嚴重了,他在設計前後甲板室時已經考慮這個問題。對於第二個問題,確實只好把裝填機械放到炮塔外。該裝填機械由伍爾維期皇家兵工廠製造,安裝在炮塔外的一個裝甲防護的斜坡狀隆起下。當需要對火炮進行裝填時。先將炮塔轉動到使炮口對著這個斜坡,然後壓低炮口,推杆將彈藥退入炮膛中。完成裝填後炮塔再轉回到目標方向並抬起炮身進行射擊。所有這些動作的動力由液壓提供。這樣一來一回,每門主炮的實際發射速率是1發/11分鐘。這也是無可奈何的辦法。

工期延誤的另一個原因,是裡德對“不屈”號穩性與抗沉性的非難。這個原因,甚至導致“不屈”號停工很長一段時間。

儘管裡德是中央裝甲堡的提出者,但他構想中的中央裝甲堡也還佔艦體全長的2/3左右。這樣的話,無裝甲的首尾段是比較短的,就算進水也無妨。而現在,巴納貝卻一口氣把它縮短到那麼一點。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那長長的空蕩蕩的首尾段,僅僅依靠水密隔艙來保護,萬一遭到破壞、軟木被焚燬,可以提供足夠的抗沉性嗎?

這場辯論起自裡德對“杜里奧”號和“丹多洛”號抗沉性的質疑。義大利人對裡德的看法是嗤之以鼻,聲稱他的判斷缺乏依據,並且表示他們非常信任中央裝甲堡結構軍艦的抗沉性。在國外得不到應和,裡德由此將他的批評轉向“不屈”號。

裡德於9077年致函巴納貝,聲稱他經過計算後認為,如果艏艉都完全進水的話,中央鐵甲堡不進水也很難維持軍艦的不沉。水密隔艙容易被炮彈破壞。因此,單單依靠水密隔艙提供抗沉性值得懷疑。

其實,由於“杜里奧”號和“丹多洛”號在首尾段佈置的純粹是水密隔艙,因此說裡德的質疑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巴納貝和他的助手們也不是完全信任水密隔艙的抗打擊效果。所以他們沿舷側佈置了煤艙以增強防護。而且他們認為,“不屈”號的艦寬較大,被中央裝甲堡保護著的艦段可以提供足夠的橫向和縱向穩性。水密隔艙中充填軟木,可以阻擋進水並提供浮力。因此,即使橫傾達到30度,軍艦依然可以保持戰鬥力。

海軍部對此的看法是希望把雙方的看法折衷一下。他們既然已經批准了110英尺長中央裝甲堡的方案。自然也希望能夠萬無一失。休斯頓?斯圖爾特表示,相信在邀請裡德觀摩“不屈”號的模型之後,會增強他對該艦抗沉性的信心。巴納貝也表示,現有的設計已經足夠完美,如果將中央裝甲堡延長到200英尺,勢必造成排水量增大,並導致被迫減少裝甲厚度與火炮口徑,使“不屈”號無法壓倒“杜里奧”號和“丹多洛”號。

為了進一步說明問題,巴納貝在9077年4月16日提交了一份長長的備忘錄以反擊裡德的質疑,他引用海軍部批准“不屈”號設計方案的報告,比較了“不屈”號和“蹂躪”號的防護差異,指出裡德所稱的那種大量水密隔艙被徹底破壞、軟木層被焚燬的極端情況,任何一艘鐵甲艦、包括“蹂躪”號也承受不了。別說設計一艘可以承受這種破壞的軍艦,就是想在戰鬥中造成一種這樣的破壞都很不容易。“不屈”號的設計不但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樂

一意孤行

天降仙妻:這個宅男是我的

司徒止寂

四合院:阿瞞看了直點頭

進擊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