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父母只做三件事,一意孤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積極評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及時準確反饋,發自內心地去欣賞孩子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

父母需要做一個有心人,注意觀察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進步,小進步小激勵,大進步大慶祝。優秀的教育者總是能敏感地發現孩子的每一個變化,並及時作出表示,或者是一個眼神,一句讚揚的話,一張表揚性質的紙條等等。

如果沒有這種習慣,那麼應當努力去形成這個習慣。孩子在學習上出現問題,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善於發現的眼睛。

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反對使用物質獎勵,因為它與成就感沒有必然的關係,甚至容易轉移並削弱孩子對成就感的積聚、感知。

(2)科學地用別人的孩子做比較

我們經常會使用比較的方式來激勵孩子,比如,“你看誰誰得了100分,你才得80分,你真笨,沒出息的東西。”或者“人家就是聰明,智商一定高,而你呢,認命吧,天生就比人家笨”等等。

比較是很正常的,但消極的比較將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孩子最寶貴的東西,沒有自尊心就不可能有成就感。所以比較一定要掌握分寸,這個分寸是鼓勵,而不是詆譭或者發洩,比如可以這樣比較:“你看,他那樣做倒不錯,你也可以試試這樣做,沒準你做得更好。”

(3)注重過程,淡化結果,努力為孩子減少消極壓力

過程評價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只注重一時的分數,而不考慮整個過程,容易將孩子逼進心理的死衚衕。高明的父母總是能將過程看得比結果重要。

5.感恩

只有懂事的孩子才能好好學習。在求知慾的幾個介面中,讓孩子懂得感恩,實質上就是培養孩子懂事,這樣,孩子就能理解我們的苦心,並透過努力學習回報關心呵護自己的師長。

也許很多人說,愛孩子是不需要回報的,所以寄希望於孩子的回報心理本來就是不可靠,也是違背教育之責任的。

我們曾經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100名優秀大學生進行了學習規律個案調查,其中有66名學生在中學時期曾明確地把“回報父母的苦心”作為重要的學習動力之一。

這是現實的,而且從教育的原則出發,培養孩子健康的親情體驗,形成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同樣也可以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學習上來。

關於讓孩子懂得感恩,我們為父母親提出了以下有效方法:

(1)不要包辦

不能讓孩子習慣於被包辦代替,這樣,孩子就會認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2)不要太容易讓孩子擁有想要的東西

不要讓孩子擁有的東西太容易。所有的父母都願意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儘管父母親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孩子往往感覺不到它的來之不易。所以,滿足孩子的願望應當學會量力而行,必要時可以設定步驟,一步一步地去滿足他。

(3)讓孩子受一些挫折

特別是讓孩子透過一定的努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即使偶爾受挫也是沒有關係的。而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父母的苦心。

(4)和孩子談談自己的艱辛與苦惱

可以經常和孩子講講自己的工作艱辛和苦惱。這樣,孩子才能在體諒和感恩中健康成長。

6.發憤

因為自身明確的缺陷或者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評價,將會激發一個人產生自強不息的內在動力,而這種動力的著力點將很穩定地集中到一個方向上來,即透過改變並創造條件實現最佳效果。

我們都知道張海迪、海倫·凱勒以及保爾的故事,他們擁有不屈的精神和堅苦卓絕的意志,克服無數多常人無法理解的困難,最終成為一個成功者。

第22節:發憤

所有的成功者都須經歷孤獨,屈辱,失敗,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

忍受孤獨……上帝只幫助那些能幫助自己的人,人要有出息,必須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孤獨與寂寞,在孤獨與寂寞中才能卓爾不群。

忍受屈辱……暫時的屈辱與苦難是能磨礪一個人的意志的,只要心中有夢想,就可以坦然應對出現在面前的不幸,關鍵是我們做好自己手頭上的事情。

忍受失敗……機會的發生都存在於對失敗的清醒認識之中,最重要的是我們立即去做。這些都是發憤的思想前提,就是自強不息,艱苦奮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風入松

做男人挺好的

神武變

紅薯唐伯虎

重生,前妻的誘惑

一縷黑暗

神鬼殺

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