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父母只做三件事,一意孤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們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自己決定養成哪些好習慣、改正哪些壞習慣,自己決定採用哪些方法,並主動學會與成年人的合作,這應當成為習慣教育的第一原則。當然,成年人的引導與幫助是必要的,但只有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
3.父母與孩子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每個父母與教師都需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習慣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壞習慣需要矯正。一個勇於承認自己缺陷的人,才是現代人。學高為師,行高為範。父母與教師必須為人師表,必須為人垂範,否則何以服人?
雖然說,人無完人,但成年人畢竟會有不少好習慣,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傳統會讓我們受益多多。也許,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基礎。問題是,我們必須看到,今天的孩子是在資訊時代長大的,他們吸吮著改革開放的新鮮乳汁成長。他們身上有許多我們並不一定具備的優點和習慣。因此,我們不能只想著教育孩子,也要向孩子學習,科學的態度是與孩子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4.重在培養人格化習慣
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技能的,而技能必然包含一系列指標與規範的和諧混成。因此,希望能將習慣培養細化到驚人的程度。也就是說,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養成哪些良好習慣?培養這些習慣應採取哪些具體步驟?應達到什麼樣的規範標準?都應當透過研究實踐總結出來。當然,這是對研究者的要求。對於父母與教師來說,只需要針對自己的孩子的情況,確立培養目標及方法即可。
問題在於,在習慣養成教育中,我們到底追求什麼?怎樣才能從根本上培養出良好的習慣?
譬如,有人提出微笑服務時,要求服務者露出八顆牙齒。大家可以對著鏡子試一下,露出八顆牙齒時的笑容確實是燦爛的。應當說,這一要求是有依據的,但是,稍有社會經驗的人也非常明白,露出八顆牙齒的笑容未必發自真心,假笑、乾笑、傻笑、狂笑等等,都可以露出八顆牙齒,這是人們所需要的嗎?
由此,我覺得,習慣培養應當人格化而不能單純的技能化。說具體一些,就是在習慣培養過程中,應當以健康人格為核心目標,注意觀念與情感的培養,使孩子對每一個好習慣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從而曉之信之踐之。
5.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
按照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一般需要21天。這個數字當然是個平均數,養成的習慣不一樣,每一個人的認真程度不一樣,刻苦程度不一樣,所用的時間也肯定不一樣。既然這21天是個平均數,那我們用一個月的概念更好記,而且更保險,所以“培養習慣重在一個月,關鍵在頭三天”。同時,專家還總結出習慣培養的七個秘訣,即:
(1)真正懂得重要性
(2)找出可行性分析
(3)統籌安排,逐一擊破
(4)關鍵前三天,重在一個月
(5)每天前進一點
(6)借東風
(7)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其中最重要的是堅持,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習慣彷彿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認真,怕就怕堅持,堅持才有習慣,習慣在於堅持。
6.習慣養成的步驟
心理學家們認為,小學階段是道德行為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期。儘管品德培養應該有多種起步,道德行為習慣培養也離不開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養,但從道德行為培養入手,這的確是發展小學生品德的最有效的方法。
那麼,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到底有哪些基本的環節和方法呢?可以概括出六大步驟:
(1)認識習慣的重要
(2)與孩子及相關人員一起討論制定適當的行為規範
第11節:鑄造人品
(3)進行形象感人的榜樣教育
(4)持之以恆地練習
(5)及時而科學地評估引導
(6)逐步培養良好的集體風氣
大家必須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培養一個好習慣或改正一個不良習慣是艱難的,也是必須的。
培養好習慣需要用加法,持續21天就會開始養成;矯正壞習慣則需要用遞減法,逐步減少不良行為的次數。
每一個父母只要有愛心和恆心,都可以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完全有希望培養出孩子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