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部分,四書五經合集,飄雪的季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本節選自《樂記.樂施》。(2)疾:指災禍。(3)事:指制度。(4)象:吻合,符合。

【譯文】

依照天地執行的規律,天氣的冷熱不按時交替,就會發生災禍;風雨不調和就會出現饑荒。教化對於民眾就像風雨的變化一樣,不及時施教就會危害社會。制度對於民眾就像風雨的調和一樣,沒有節度就難見功效。因此,從前的君王創制樂,是當作治理民眾的一種方法,恰當地適用,就會使民眾的行為與道德相吻合。

【讀解】

統治者運用樂來教化百姓大眾,就像給莊稼施肥;施肥不及時,莊稼就會因缺乏營養長不好。那麼誰來為統治者“施肥”呢?恐怕誰都不敢,這樣做就叫“犯上做亂”。

這套理論真是妙不可言。它事先把人分成不同的等級,加以定位:有人是“農夫”,有人是“莊稼”;有人是栽培者,有人是被栽培的禾苗。得到了“農夫”的關照,是福氣,還得對“農夫”感恩戴德,感謝陽光雨露的普照沐浴。

………………………………………………

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 (1)

——音樂能淨化人的心靈

【原文】

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2)而叮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民俗。故先王著其教焉(3)。

【註釋]

①本節選自《樂記·樂施》。②樂:喜愛,愛好。③著:設立,建立。

【譯文】

樂是聖人所喜歡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動人心,使民風習俗改變。因此,從前的君王設立了專門機構來實施樂教。

【讀解】

聖人們喜歡音樂,是因為它有助於統治。百姓們喜歡音樂,大無是因為它透過表達喜怒哀樂的情感而打動人心。這兩種喜歡有著內在質的差別。

撇開這些不說,音樂確能淨化人的心靈,將人的精神提升到高尚的境界。無論是抒發自己的情感,還是表達複雜微妙的內心體驗,都是其它藝術所無法替代的。平民百姓在演奏或傾聽音樂時,恐怕難以產生治國安邦一類的念頭。他們所看重的,應是音樂同生活的聯絡。

………………………………………………

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 (1)

——音樂能淨化人的心靈

【原文】

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2)而叮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民俗。故先王著其教焉(3)。

【註釋]

①本節選自《樂記·樂施》。②樂:喜愛,愛好。③著:設立,建立。

【譯文】

樂是聖人所喜歡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動人心,使民風習俗改變。因此,從前的君王設立了專門機構來實施樂教。

【讀解】

聖人們喜歡音樂,是因為它有助於統治。百姓們喜歡音樂,大無是因為它透過表達喜怒哀樂的情感而打動人心。這兩種喜歡有著內在質的差別。

撇開這些不說,音樂確能淨化人的心靈,將人的精神提升到高尚的境界。無論是抒發自己的情感,還是表達複雜微妙的內心體驗,都是其它藝術所無法替代的。平民百姓在演奏或傾聽音樂時,恐怕難以產生治國安邦一類的念頭。他們所看重的,應是音樂同生活的聯絡。

………………………………………………

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1)

——音樂隨情感的變化而變化

【原文】

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2),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而動然後心術形焉③。

是故志微、瞧殺之音作(4),而民思憂;啤諧、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5),而民康樂;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6),而民剛毅;廉直、勁正、莊誠之音作(7),而民肅敬;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8),而民慈愛;流闢、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9),而民淫亂。

【註釋]

①本節選自《樂記·樂言》。②血氣:指性格、氣質。知:同“智”。③心術:指喜怒哀樂等情感。(4)瞧殺(jiao shai):急促。⑤啤(shan)諧:和諧。慢易:緩慢輕鬆。繁文:文采華美。簡節:節奏寬簡。

【譯文】

雖然人人都有性格、氣質、心智這些本性,但哀、樂、喜、怒等情感變化並沒有規律。人心受到外物的刺激而產生反應,然後才表現為一定的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