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部分,青年不可不知Ⅱ,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萬元;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3000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案例警示:
(1)少一些虛假,多一些真實
有些商家認為: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假話雖然虛偽但卻動聽,所以,總能抓住一些消費者的心理,掏空他們的錢袋。然而,假話說的太多,以至於不會講真話,就成了十足的騙子和姦商,勢必人人喊打,無處躲藏。生意做到這個份上,真是一種悲哀。說得好不如做得好,商家只有講真話做實事,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才能立足長遠獲得最大收益。
(2)少一些欺騙,多一些真誠
當前,我國消費市場的人際關係不甚和諧,商家常藉助一些欺騙手法搞經營,搞得消費者猶如驚弓之鳥一般,常常心驚膽顫,唯恐避之不及。而消費又是人們生活之必須,既不能迴避,又不能遠離。所以,消費者多麼希望商家少一些欺騙,多一些真誠。當今的消費者日益成熟,他們的法律意識在提高,隨時會與你對簿公堂。商家應加強自律,善於依法經營,樹立文明的服務理念,提高經營水準。
旅遊娛樂 導遊店主唱雙簧遊人購物易上當
瀋陽一老人參加了“港澳五日遊”。在香港一家珠寶店,老人意外得知該店老闆竟然是自己的同鄉。在親熱地嘮完家常之後,老闆爽快地拍拍胸脯說:“看在老鄉情分上,給別人9折,我5折成本價賣你。”當下,老人花一萬多元給家人購買了“極品”的鉑金項鍊、鑽石戒指等。沒想到,回瀋陽一比較,這些首飾總價值僅在3000元左右。這次購物,老人成了導遊與店主合力算計的物件。
青島的李小姐隨團在西雙版納旅遊,當到達中緬邊境時,導遊告訴遊客:緬玉質地好,在國際市場獨佔鰲頭,但不懂行情往往上當受騙。為此,導遊為大家推選了一家正宗商店。店主果然熱忱有加,恰巧又與李小姐一行人是同鄉。老鄉見老鄉,買賣好商量。結果李小姐一行9人購買了幾萬元的玉器,帶回西雙版納的首府景洪,一經比較遊客才驚呼上當受騙。
以上兩例遊客受騙的原因,皆由於導遊與當地商家串通一氣,先將遊客的身份資訊傳遞給店主,讓店主冒充遊客老鄉,使遊客產生親切感、信任感,使其放鬆防範與警惕,進而狠宰一刀。
法律聚焦:禁止欺騙遊客消費
我國《導遊人員管理條例》第15條、第16條、第24條分別規定:“導遊人員進行導遊活動,不得向旅遊者兜售物品或者購買旅遊者的物品,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遊者索要小費。”“導遊人員進行導遊活動,不得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或者與經營者串通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導遊人員進行導遊活動,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或者與經營者串通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遊證並予以公告;對委派該導遊人員的旅行社給予警告直至責令停業整頓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我國《旅行社質量保證金賠償試行標準》第8條規定:“……導遊違反合同或旅程計劃,擅自增加購物次數,每次退還旅遊者購物價款的20%;導遊擅自安排旅遊者到非旅遊部門指定商店購物,所購商品系假冒偽劣商品,旅行社應賠償旅遊者的全部損失;導遊私自兜售商品,旅行社應全額退還旅遊者購物價款;導遊索要小費,旅行社應賠償被索要小費的2倍。”
案例警示:
(1)購物勿輕信導遊推薦
旅遊的目的是玩,而不是購物。對導遊推薦的商店,可以觀光、瀏覽,不要輕易掏錢,不要輕易購買物品。對於中意的商品,不要急於成交,要貨比三家,謹慎從事,保持理性消費。商家給導遊回扣,導遊為商家提供客源,這早已使兩者間結成互相依賴的利益同盟,遊客只是該同盟合圍的物件和盤剝的犧牲品。
(2)勿信店主是同鄉
國人認親,對同鄉有一種認同感。遊客們在異地他鄉巧遇與自己攀親的同鄉人,使遊客毫不置疑地接受其美意,紛紛解囊購物。其實,親的不是老鄉,店主與導遊對錢比對人還親,所以,遊客捂住自己的錢袋比親近老鄉更重要。
(3)購物勿吃啞巴虧
多數遊客購物後發現吃虧上當都認了、忍了,畢竟人生地不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這種心態正中了奸商的下懷,也使他們更肆無忌憚地坑害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