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36章 南望王師又一年,逐鹿南北朝,何昊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劉裕看來,楊禹的很多想法如天馬行空,不拘一格,令人耳目一新,但同時這些想法又未免有些激進。

比如開挖大運河,比如轉攻北魏,這些想法都很有氣魄,若真實現,那足以稱得上豐功偉業。

但楊禹卻忽視了其他因素的制約,貿然實施的話,或許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很可能反受其害。

但不管怎麼樣,楊禹提供的想法,確實讓劉裕有種翱翔於九天之上俯視大地的感覺,明知道這樣很危險,很容易摔個粉身碎骨,但視野一旦開啟,卻讓人不禁迷上了這種感覺,欲罷不能。

更何況,楊禹這些想法雖然眼下受各種條件制約,但誰說來日不能實施呢。

當天傍晚,劉裕又抽空召見了楊禹一次,這次卻不是單獨見楊禹,陪同劉裕在座的還有從事中郎傅亮、諮議參軍王修。

對於傅亮和王修,楊禹接觸不多,傅亮四十歲左右,博涉經史,尤善文辭,劉裕各種文書都是由傅亮起草,是為數不多能接觸到權力核心的人;

王修看上去比傅亮大十歲左右,當年桓玄對他的評價是“君平世吏部郎才”,由此可見,他在識人任能方面,應該有獨到之處。

楊禹不清楚劉裕要傅亮和王修相陪用意何在,但想必不是隨便安排的。

劉裕這個人還算節儉,軍府之中飾物不多,只有他背後的紫檀屏風,一幅猛虎嘯谷圖極有氣勢。

楊禹施過禮後,劉裕先開口道:“楊禹,我聽說你親族如今皆在秦州,這倒奇怪了,你今日極力建議放棄關中,轉攻北魏,難道你就不希望親族能早日擺脫羌人統治,迴歸正朔嗎?”

劉裕突然來這一下,打了楊禹個措手不及,這話夠誅心的,如果答得不好,說不定劉裕真認為他是秦國奸細,那可是要掉腦袋的啊。

果然是伴君如伴虎,古人誠不欺我啊!

楊禹心中暗暗著急,背上都微微冒冷汗了,心念電轉間,他突然想起陸放翁的詩來,於是,他把目光投向西窗,望向窗外無限雲天,臉上浮上濃濃的悲慼。

傅亮觀察了楊禹臉上表情的變化,不由得暗道:“莫非他真是秦國奸細,被太尉說中要害,無話辯解了?”

一旁的王修也暗暗皺起了眉頭,冷眼盯著楊禹。

楊禹眼含熱淚,望著窗外的雲天緩緩吟誦道:“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此詩一出,加上楊禹先前一番情緒的渲染,瞬間便能擊痛所有人的靈魂。

即使是久居上位的劉裕,也不禁喃喃地念道:“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彷彿間,便如同看到了胡塵漫天,鐵蹄如雷的大地上,無數百姓哭喊著奔逃,在絕望中死去,臨死之前,無助地南望,痛苦地嗚咽,王師何在?一年又一年,怎還不來?

王修是關中人,也曾是遺民之一,他本來正冷眼看著楊禹,轉瞬間已是眼含熱淚,感慨萬千。

楊禹鼻子發酸,不時吸著鼻子說道:“太尉,說句得罪的話,所有偏安江南的人,是體會不到我們這些淪落胡塵的遺民有多苦的,這百餘年來,我們遭遇無數殺戮,我們被當成兩腳羊,被胡虜分屍食肉,我們一年又一年,在艱難地掙扎求存,我們一年又一年,在苦苦向南眺望,太尉,這一盼就是一百餘年啊……”

“好了,你不用再說了。”劉裕不忍再聽,打斷他道。

“太尉,我怎能不說?我怎能不說呢?我曾一次次望著長安的城牆,一次次望著漢武帝的茂陵,一次次的抬頭問蒼天,我華夏雄風如今安在?我泱泱上國何以淪落至此?”

“誰?誰能奮起清寰宇,一蕩胡虜百年塵!”

“終於,讓我們等到了太尉奮起於江左,平叛亂,滅南燕,誓師北伐,氣吞萬里如虎,一舉收復中原。”

“眼看關中便可光復了,我高興,高興啊,可越是這樣,我越是不想這來之不易的希望破滅,我不希望太尉此時將兵力虛耗在關中,現在真不是時候。”

“中原有北魏如巨石懸頂,若不先搬開這塊巨石,中原難靖,中原不靖,關中戰線拉得太長,終究難保,太尉,在下一片苦心,還望太尉明察啊!”

劉裕望著楊禹眼中隱隱的淚光,想說話,一時卻不知說什麼好,他久居上位,眼力方面自信不差,他確信楊禹說這些話時動情了。

結合寧壽之的彙報中,有關楊禹冒著被殺的危險,在魏主面前極力挑撥胡漢矛盾,企圖削弱北魏的事,劉裕相信他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維度遊戲

最終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