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孔子守舊傳統派,孟子不切實際理想派,荀子性本惡言論
思不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4章 孔子守舊傳統派,孟子不切實際理想派,荀子性本惡言論,震驚!盤點歷史短影片給各朝帝王,思不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孔子時期,魯國曾實行了一項叫作【初稅畝】的國策。”
“簡單來說就是提高國家的稅收能力,但面對這項可以切實提高國力的制度,孔子卻表現的異常不滿。”
“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禮記·檀弓》中記載,孔子一行人路過泰山時,曾遇到一位住在山上的婦女。”
“婦女說:泰山上的虎患太嚴重,我有很多親人都慘遭虎口,白天抱著親人的墓碑哭泣,夜裡做夢也要膽戰心驚。”
“孔子說:既然如此,你為什麼不下山定居呢?”
“婦女說:我無力承擔魯國的雜稅,所以才被迫住在了泰山之上。”
“這個時候孔子才意識到,列國君主所追求的集權(法家萌芽),正是打破禮制的關係所在(君權不受控制),那如何對抗集權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分散權力,所以他提出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
“意思就是振興那些早已滅亡的國家,接續那些已經斷絕的後代。提拔那些被洪流淹沒的人才,讓社會重新恢復到堯舜時期那樣,一千多個小國(部落)並立狀態。”
“其實也就是老子眼中的小國寡民,孔子將其稱為大同社會。在這種人人相識,高度透明的社會中,禮制中的美德才能發揮作用。”
“拋棄那些虛偽的裝飾,人們才不會只關注仁義的形式,也就是說禮制這個概念,根本不適合後來大統一王朝。”
“到了這裡我們還能理解,為什麼孔子不受君主待見,因為對君主和貴族來說,推崇儒家就意味著縮小自己的疆域。”
“縮小自己的土地,將自己的財富分劃給其他小國,這根本就是一種空想。”
“所以在《論語·憲河》中記載子路有一次返程時,看門的官吏問他從何而來,子路說從孔子那裡來。”
“官吏感嘆道:就是那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孔子嗎?”
廿玖: 【咋聽起來,孔子就是個傳統的守舊派?】
eptь: 【他是2000多年前的人,開門收徒已經是打破時代侷限性了。】
歌舞鼓: 【孔子是教育家,把信念教育給大家。】
迪士尼在逃: 【因為孔子一般都是以德服人的。別誤解,德是孔子的佩劍。】
歷朝儒生們:?!
不可能,孔子聖人也!他們心目中的聖人怎會舞刀弄槍?!
絕對不可能!!!
“公元前479年,孔子因病去世。因為其門下弟子對周禮的定義不同,所以導致儒家思想被分裂了八個流派。”
“同時期法家思想又恰好興起,為諸侯統一理念提供了可行的理論基礎。於是法家盛行,儒家的時代落幕。”
“直到一百多年後,儒家才重新返回了大眾視野,而這個再次振興儒家的人,就是我們熟知的孟子。”
熙:【我更相信荀子的性本惡,人常常在善惡之間搖擺,所以才有法揚善止惡。】
蔣賽: 【性善性惡是因後天環境而產生的,新生兒只有本能罷了!】
廣強軍: 【本能就是利己,利己達不到就會滋生惡,惡就會虐奪!!】
s?????: 【孔子開創了儒家思想,孟子完善了儒家的空缺,荀子確定了儒家的落實。】
“孟子,被稱為儒家亞聖,但他與孔子的思想又大不同。”
“在孟子時期已經完全沒有了復原周禮的可能,因此他只能向帝王提倡仁政。”
“比如著名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給百姓一定的土地,不侵犯他們的勞動時間。”
“例如:暴其名甚,則以身弒國亡。君子有錯,臣子可以進諫,如果他實在不聽,那就應該換一個君主。”
“孔子的核心在於克己復禮,孟子的核心則是仁者無敵,這就有了後世儒家的味道。”
“說你只要對百姓好,幾近能得到萬民的擁護。得到了萬民的擁護也就到了無敵的境界。”
“另外還有捨生取義、君臣父子,聽起來是不是有些偽善?之所以我們覺得偽善,是因為理解錯了一點。”
“孟子的話從來都不是說給百姓聽的,且不說當時的文盲率,百姓能不能看懂文字,就算他們能看懂,他們也從來沒有選擇的權力。”
“和孟子對話的是諸侯和貴族,是社會中的精英群體,他們才有選擇魚和熊掌,選擇什麼生和義的權力。”
不躺平的胖虎: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