瘸子軍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5章 本科畢業答辯,重生:戀愛免談,一心搞事業,瘸子軍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宏觀物體的邊界上,其實是分子、原子不停地震動、脫離和俘獲,變化一刻不停。

而在更加微觀的尺度上,量子的存在都是以波函式形式存在的機率雲而已,換言之,物質沒有實體,只有數學結構。

數學結構構成的物質哪有什麼確切的、分明的邊界?

量子的世界裡,根本沒有經典意義上的“一個、兩個”這樣的概念,自然數才是人為主觀臆想出來的虛假概念。

而永遠處於疊加態的、隨機存在的量子恰恰才是構成這個世界的真實底色。

而這種疊加、隨機又不是瞎胡亂隨機,偏偏就隨機出了我們這個精巧無比,多一分則崩潰、少一分也崩潰的現實世界,一毫一厘都不能出現偏差。

好像一切都有一個聰明絕頂的大意志在操控、微調一樣。

一個如此反直覺的世界,如果真的有“神”這麼個玩意兒存在,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

鄭奪的論文當然沒有證明神的存在,但是給神留下了一個可以存在的位子,正如當年牛頓給上帝留了個位子一樣。

牛頓雖然發現引力,卻沒有說清引力到底是什麼,並且認為引力的作用速度是無限大的,不需要傳遞時間的,這就是超距作用。

而“無限大”這一概念就給“上帝”的存在留下了一席之地,自然界中只有“上帝”才可能做到無限。

現實當中,要把一個物體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就只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直接作用於物體,另一種就是透過鉤子、繩索等中介工具進行作用。

換句話說,引力是一種奇妙、不可察覺的自然中介工具。而這一解釋同時也攻擊了傳統的感應和相剋概念。

事物間的吸引,是因為相互感應。相斥是因為事物間的相剋。

但牛頓並不認為產生”超距“作用的動因是物質的,而是一種精神,要麼是”自然精神“,要麼是上帝本身。

多年以後,楊振寧面對鏡頭說:“如果你問我,有沒有上帝呢?那麼,如果你所謂的上帝是一個人格化的,那麼我認為,沒有。如果問,有沒有一個造物者呢?那我想是有的。”

假如神真的存在,未必就是一個人形的生物,甚至未必是個生物。那它究竟是什麼?

鄭奪無意在論文中思考哲學,但他必然要去探索。

\/

一篇數學論文沒什麼難的,再加上有文思助手的ai輔助,一蹴而就,兩下就寫好了。

校領導們關於鄭奪退學的討論會才過去了兩天,就收到了鄭奪的論文,大家再次被震驚了。

這還只是震驚於他的寫作速度,等到閱讀完畢之後,真正的震驚這才開始,猶如池塘裡的漣漪,一圈一圈往外擴散,在整個學術界掀起一波一波的浪潮。

數學不屬於科學,但它一直都是科學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這下,它不僅是抽象的人類智慧最高點、人類最接近於神的地方,它甚至真的就是客觀現實本身。

那麼會不會數學就是神,神就是數學?

這是鄭奪這篇論文沒有明說,卻帶給全人類科學家、哲學家們的一個終極思考。

院方按常規組織了論文答辯,但到場的當然不是聽其他本科生答辯的同一批老師,來的都是中原大學數學科學院最高階別的教授和研究員們。

別的本科生答辯之前,老師們對其論文內容最多掃一眼,很快就看完,主要也就看論文的格式是否符合規範,觀點和主要論證是否有抄襲的嫌疑,至於學生到底論了什麼,老師們基本都是現聽、現想、現問。

還有很多都是到了現場才第一次翻閱的。

本科論文嘛,有什麼學術成果可言?不就看個態度和研究過程是否端正嘛,誰跟本科生斤斤計較?這種論文也不值得仔細深究,隨便看看、聽聽得了。

後來當有了計算機查重系統之後,老師們連這一步都不怎麼用心了,掃得更快。

唯一看得稍微認真點的,就是自己的導師了。

但鄭奪的論文從提交的那一刻起,就在本系、本院的老師之間被競相傳閱、仔細研讀,大家都是當做博士論文來看的。

今天的答辯現場氛圍異常嚴肅,講臺下面都快座無虛席了,院長連攀和張校長都來了,可見重視程度和答辯規格之高。

鄭奪仍舊穿著日常的便裝,站在講臺上,自然得體、風度依然,對著臺下深鞠一躬之後,便開始了自己的講述。

“我這篇本科畢業論文的題目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八個影子

月下有隻猹

硬抗

方火

獵豔之旅+番外

秋水伊人

仙穹龍君

賣報的小行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