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五 郭嵩燾剖析利害,密謀對策,促使墨絰出山,曾國藩,唐浩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仇,他恨死了這幫犯上作亂的叛逆。受命出山吧!驀然間,又下意識地搖了搖頭,他想起去年的一次朝會--

乾清宮正殿。當年的太子奕詝、現在的年輕皇上,端坐在寶座上。他登基已一年多了,改號咸豐。

在曾國藩看來,皇上好像有一股勵精圖治的勁頭。一年多來,皇上廣開言路,重用賢臣,頗思有一番作為。比起道光帝晚年來,朝中充滿了生氣。曾國藩因為遍兼五部,深知國事已到了難以收拾的地步。連年乾旱、蟲災,有的地方几乎是顆粒無收,而各級官吏的徵搜敲詐則有增無減,到處是流離失所的饑民,是赤地千里的荒土。而更可怕的是,十餘年間,九卿無一人陳時政之得失,科道無一折言地方之利弊,京官辦事退縮、瑣屑,外官辦事敷衍、顢頇。上個月,曾國藩上了一折,指出當前國家有兩大病患,一是國用不足,二是兵伍不精。他建議裁汰五萬綠營兵,以裕國用。奏摺送上去,倒是很快地就批下來了,但只有”知道了”三個字,弄不清楚是同意還是不同意。曾國藩只有輕輕嘆息而已。

今天的朝會上,有幾個大臣談到廣西的戰事。洪秀全扯旗造反已近一年,每當談起這件事,滿朝文武,無不變色。大家心裡都清楚,八旗駐防兵和綠營加在一起,雖然將近百萬,但根本不能打仗;派遣大學士賽尚阿為欽差大臣去督軍,那其實也是無濟於事的。

曾氏批評咸豐皇帝一事,見之於其咸豐元年四月二十六日所上的《敬呈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該奏疏批評咸豐皇帝辦事務於瑣碎而疏於遠大、徒尚文飾而不講實效,厭薄恆俗而滋生驕矜等三大缺點。咸豐皇帝於此疏大為不快,幾乎全盤予以拒絕。咸豐帝的態度,見之於他親筆所寫的硃批:”曾國藩條陳一折,朕詳加批覽,意在陳善責難,預防流弊,雖迂腐欠通,意尚可取。朕自即位以來,凡大小臣工章奏,於國計民生用人行政諸大端有所補裨者,無不立見施行,即敷陳理道有益身心者,均著置左右,用備省覽。其或窒礙難行,亦有駁斥者,亦有明白宣諭者,欲求獻納之實,非徒沽納諫之名,豈遂以毋庸議三字置之不論也?伊所奏,除廣西地利兵機已查辦外,餘或語涉過激,未能持平,或僅見偏端,拘執太甚,念其意在進言,朕亦不加斥責。至所論人君一念自矜,必至喜諛惡直等語,頗為切要。自維藐躬德薄,夙夜孜孜,時存檢身不及之念,若因一二過當之言不加節取,採納不廣,是即驕矜之萌。朕思為君之難,諸臣亦當思為臣之不易,交相諮儆,坐言起行,庶國家可收實效也。”曾國藩站在朝班中,想到國家經緯萬端,最終歸於天子一人。對年輕的咸豐帝,他充滿希望。皇上若能這樣繼續下去,端正聖躬,發憤圖強,則國事尚可為。想到這裡,他把早已準備好的幾點意見重新清理一下,從隊伍中走出來,跪下奏道:”臣聞美德所在,常有一近似者為之混淆,若對此辨之不早,則流弊不可勝防。臣竊觀皇上生安之美德,約有三端,而三端之近似,亦各有流弊,不可不預防其漸,請為我皇上陳之。”兩班文武聽到這裡,嚇得一聲不敢吭。這曾國藩今天變成了虎膽豹心,竟然敢說皇上的不是!有人偷眼看了下皇帝。但見”正大光明”匾下那位年方二十、瘦瘦精精的天子正在聽著。或許是曾國藩的湘鄉官話不大容易聽得懂的緣故,皇帝的臉上並無任何表情。在曾國藩略為停頓的當兒,咸豐帝嘴角微微一動,說:”卿只管說下去。”曾國藩慢慢地一字一句地說:”臣每觀皇上祭祀肅雍,跬步必謹,而尋常蒞事,亦推求精到。此敬慎之美德也。而辨之不早,其流弊為瑣碎。自去歲以來,廣林、福濟、麟魁、惠豐等都以小節獲咎。此風一長,則群臣皆務小而失大。即為廣西一事,其大者在位置人才,其次者在審度地利,又其次者在慎重軍需。而此三者,籌措中都有失誤。”咸豐帝臉色已見不懌,為顧全體面,也怕堵塞言路,他沒有發作,只是不大耐煩地打斷曾國藩的話:”第二端呢?””臣聞皇上萬幾之暇,熙情典籍,遊藝之末,亦法前賢。此好古之美德也。而辨之不細,其流弊徒尚文飾,亦不可不預防。去歲廣開言路,然群臣所奏,大抵以知道了三字了之。間有特被獎許者,手詔以褒倭仁,未幾而疏之以萬里之外;優旨以答蘇廷魁,未幾而斥為亂道之流。是鮮察言之實意,徒飾納諫之虛文。”咸豐帝見曾國藩先是指責他處理廣西軍務失措,現又說他納諫是虛,不覺大為惱火,本想不讓他說完,但又想知道下文,於是帶著怒氣地指示:”曾國藩奏語宜短,快說下去!”曾國藩聽到這句話,頓時感到腳腿發顫,虛汗直流。”是!”他鎮靜一下,決心一吐為快:”臣又聞皇上娛神淡遠,恭己自怡。此廣大之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