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華農曆史
蕭小嘯哈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9章 華農曆史,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蕭小嘯哈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後童院長經過幾度尋找,多次勘察,慎重分析、對比研究,最後校址選定了南湖獅子山。
因為當時的獅子山尚不屬武漢市管轄,其建制為武昌縣洪福鄉,距離武昌市中心約10公里,但是無公路,不通公車。
根據資料記載,當時的獅子山是荒蕪禿嶺,荊茅叢生,墳冢遍佈,亂石雜草,沒有樹木。
於是童院長請綠化工作很有經驗的老工人郭大會上山觀察這裡的土質能否種樹,而老郭師傅刨開石土,仔細察看土質,便肯定地說,可以種樹。
而童世光院長的遠見卓識可以是在後世得到了肯定,因為那時候他便看到了獅子山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因為這裡有山有水,山水相連,田疇廣闊,三面環水,環境幽靜,現在看來正是進行高等農業教育培養人才的風水寶地。
1955年,經高教部和鄂省委批准,將武昌南湖獅子山闢為華中農學院的新校址,並且由武漢市劃撥該處土地面積包括山林荒地共七千餘畝,而其中有四千餘畝為建設教學實驗農場的基地。
同年,在童世光院長的領導下,大家團結一致艱苦奮鬥,進行了開荒山,平墳地,填水塘,修道路,建樓房,造操場,植樹造林,興建農場等專案,並且開展了艱辛而又繁重的建院和搬遷工作。
1957年暑假,華中農學院從寶積庵遷至南湖畔,正式開啟了她的獅子山新時代。
華中農業大學在初創階段,以康奈爾大學農學院為辦學樣本,為鄂省乃至全中國培養了最早的一批農業人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