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民間之智
頂蕩八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章 民間之智,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頂蕩八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霜降時節,一個特別的場面在明德堂前上演。數十位村塾先生和私學教習聯袂而來,有的衣衫樸素,有的步履蹣跚,卻都帶著求知的熱切。
\"先生們辛苦了。\"葉知秧親自迎接,\"聽說你們有一些獨特的教學心得?\"
為首的老者抱拳道:\"不敢當。我們這些鄉野村夫,哪敢說什麼心得。只是看著明德堂的新法子好,想著也學著變變。\"
葉知秧正要說話,王子明匆匆趕來:\"先生,您得看看這個!\"
他展示了一份調查報告,記錄著各地民間教育的創新實踐。讓人驚喜的是,這些草根教育工作者雖然條件有限,卻展現出驚人的智慧。
\"這位楊先生在山村辦學,\"王子明指著報告說,\"因為沒有標準教材,就把當地農事編成歌訣,讓孩子們一邊幹活一邊學習。\"
老者不好意思地說:\"山裡孩子要幫家裡幹活,沒時間專門讀書。我就想著,何不把書讀進地裡去?\"
\"妙!\"葉知秧讚歎,\"這不正是'知行合一'的活教材嗎?\"
另一位教習也分享了經驗:\"我們鎮上多水田,我就讓學生在計算畝產時學算術,在觀察水草時學物理。孩子們學得津津有味,成績反而比死讀書好。\"
葉知秧越聽越是欣喜。這些來自民間的智慧,往往比書本上的理論更有生命力。
正說著,林青雨帶來了更多發現。在她走訪的鄉村,不少婦女也開始辦起了女子學堂。她們雖然沒有正式學歷,卻能把持家理財的經驗編成通俗易懂的課程。
\"先生您看,\"林青雨展示了一本手抄本,\"這是一位村婦編的《持家要訣》,裡面把複雜的賬目管理編成順口溜,連不識字的人都能學會。\"
葉知秧仔細翻看,越看越是讚歎:\"這些都是寶貝啊!我們要把這些經驗好好整理,讓更多人受益。\"
她立即吩咐:\"準備一個交流會。讓這些民間教育者互相分享經驗,我們也要虛心向他們學習。\"
很快,一場別開生面的交流會開始了。來自各地的私塾先生、村婦教習、民間藝人輪流上臺,分享自己的教學心得。
一位走街串巷的說書人講述了自己的故事:\"我發現孩子們愛聽故事,就把歷史典故編成評書。沒想到效果特別好,連大人們都愛來聽。\"
\"對啊!\"另一位教習附和,\"我也是用民間小調教孩子們背詩文。朗朗上口,記得特別牢。\"
葉知秧聽得入神:\"這就是活學活用。諸位雖然沒有科班出身,但這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反而更容易讓人接受。\"
交流會上,最令人驚喜的是各種因地制宜的創新。有人利用廟會教習文史,有人借集市講授商道,還有人在茶餘飯後傳授技藝。教育的種子,就這樣在民間悄然生根發芽。
\"先生,\"蕭遠珩感嘆,\"這些都是我們在書齋裡想不到的。\"
葉知秧點頭:\"是啊。教育不能只在高牆深院,更要紮根民間。這些基層的智慧,往往比我們的理論更接地氣。\"
她當即決定:要把這些民間經驗編成教材,作為明德堂的補充讀物。同時,也要派學生下鄉,跟這些民間教育者學習。
正說著,李元禎帶來了一個特別的請求。江南一帶的商人也想參與教育,準備出資在集市上辦夜學。
\"好事!\"葉知秧欣然應允,\"教育本就該多元化。讓那些走南闖北的商人來教授見聞,不也是很好的活教材嗎?\"
這時,一個意外的發現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有學生在整理民間教材時發現,很多看似粗淺的教學方法,其實暗含深刻的教育智慧。
\"您看這個。\"王子明指著一本農家曆書,\"裡面不僅有節氣物候,還包含了天文、地理、物理等多門學問。老農們透過實踐,早就總結出了這些規律。\"
葉知秧若有所思:\"是啊。知識的源頭往往在民間。我們要做的,不是居高臨下地'教化',而是要彙集這些民間智慧,讓它們煥發新的生機。\"
夜深了,她召集核心學生商議:\"明德堂要改變策略。與其把經驗傳授給民間,不如主動向民間學習。要建立一個互學互鑑的機制。\"
蕭遠珩補充:\"可以定期舉辦'民間課堂',請這些基層教育者來授課。讓我們的學生既通古今之學,又知民間之智。\"
這個提議立即得到響應。眾人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