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2088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9章,米莉的火花,米粒2088,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毒,細菌對人的影響更大。
人身體裡,生存著上百萬億的微生物。
其中絕大部分是細菌。
而現代人對細菌有一個巨大的誤解——
覺得它是壞東西,是會讓人生病的,是應該消滅的。
大錯特錯啊。
其實人體裡的絕大部分細菌都是有益菌和中性菌。
有害的只是極少部分。
一個成年人體內,大約有100萬億個細菌。
這些細菌遍佈人體的角角落落,面板、口腔、肺、眼睛……到處都有。
形成一個非常完善的繁華細菌社群。
每個人,都是一個屬於細菌的小宇宙。
是一個行走的菌群。
而這些細菌,可不是白白寄生的。
它們會幫助人體做很多事:
幫助我們吸收營養,訓練我們的免疫力,抵禦外界生物入侵,合成維生素,甚至調節人體的喜怒哀樂……
總之非常非常有用,是我們不可缺少的朋友。
比如“細菌訓練我們的免疫力”這件事,你可以這樣理解:
免疫細胞是咱家孩子,細菌是別人家的孩子們。
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大社群。
別人家孩子大部分是好的,但也有幾個很差勁。
如果你為了防止咱家孩子被壞孩子欺負,費盡心思把他跟別的孩子隔離開。
那咱家孩子就沒有基本的分辨能力和交往能力。
以後遇到好孩子,就可能攻擊人家。
遇到壞孩子,也可能完全看不出來,被搞得很慘。
而如果咱家孩子整天在外面玩,大量接觸形形色色的孩子。
他就更會分辨誰好誰壞。
更知道怎麼對付壞孩子。
他遇到過的孩子越多種多樣,他的處世能力就會越強。
細菌和我們的免疫力,大概也是這樣的關係。
人體內的細菌越多越豐富,就可以把人的免疫力訓練得越強大。
可是這些年來,人類過多地關注致病菌,而導致細菌被汙名化了。
一說起細菌,人們立刻覺得“會讓人生病”。
所以就殺它沒商量。
消毒液、抗生素、防腐劑……各種殺菌招數齊上陣。
而很多細菌,其實是友軍,是我們身體必須的。
你不分黑白地把它們幹掉,麻煩就來了。
除了導致免疫力變弱,還會引發很多疾病。
比如,你把腸道的一些有益菌群滅掉了,就可能導致腸道菌群失調。
你就可能出現腸炎、拉肚子、消化不良……各種毛病。
再嚴重點,可能還會得糖尿病、肥胖、腸癌、抑鬱、過敏、類風溼等等許多病。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好幾百種病,都跟人的腸道菌群失調有關係。
04
不乾不淨,反而沒病
很多人可能難以置信,覺得這些病,跟細菌有啥關係。
還真都有關係。
舉個例子,比如過敏。
過敏是免疫系統出錯導致的。
免疫系統相當於人體警察。
一般來說,人接觸到什麼東西,免疫系統會首先判斷這東西是有害還是無害。
比如正常人吃雞蛋,免疫系統就會先湊過去看看這是啥。
一看是雞蛋,就知道不用管它,但吃無妨。
但是也有一些人,他的免疫系統不認識雞蛋。
就會以為是什麼異物入侵,趕緊發動攻擊,要把雞蛋滅掉,或者驅逐出身體。
於是人就會產生各種過敏反應,打噴嚏、面板癢、喉嚨腫、噁心嘔吐等等。
那為啥這個人的免疫系統會不認識雞蛋呢?
極大可能,就是因為他身體的菌群失調。
因為人的免疫系統,是要靠菌群訓練的。
菌群完整豐富的人,訓練出的免疫系統也會更完善。
而菌群有缺陷的人,免疫系統也會有缺陷,會認知錯亂。
碰到個雞蛋也覺得“我的天吶不得了了,我必須把這個怪物拿下”。
然後就做出了過度的反應,過度敏感,也就是“過敏”了。
所以歸根到底,問題還是處在這個人身體裡的菌群不夠豐富,或者不夠健康。
我有一個鄰居大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