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章 南唐雙雄,北宋帝國興亡史,海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要說自命清高之人,就算是那些被歷史證明是一介庸碌之輩的人也絕不會承認自己就是一個無能之人,而自命清高者更是撞破腦袋也要證明自己不是個庸才。不過,張洎是個例外,他兼具這二者的特質但又絕不會為了證明自己而去撞破自己的腦袋。

簡單說,他在心裡雖然承認自己不是治國之才,但絕不會放下手中的權柄。在宋朝攻打南唐時他力主抗戰到底以此彰顯自己的氣節和骨氣,但當國破之時他還是覺得苟活於世比蹬腿走人要舒服一些。李煜後來想投降的時候他堅決反對,但面對宋朝大兵們手中的刀槍時他又毫無抵抗的勇氣。更有甚者,他本來與他的上司陳喬約好國破之時一同殉國,結果陳喬自殺身亡但他卻沒跟著一起上吊自殺或是抹脖子,其給出理由更是讓人無語:“我還放心不下我的主子兼好友李煜。”

,!

這是多麼的偉大和忠誠,可這又是多麼的無恥和虛偽!

在以南唐高官的身份被押到開封之後,趙匡胤開始翻張洎的老賬,他先是責怪張洎極力勸阻李煜向宋朝投降,然後又表示要追究張洎寫信叫援兵來增援金陵之罪。

面對趙匡胤的天子之怒,張洎叩首回道:“我承認這些事都是我做的,我之所以如此都是因為我忠於我的主人,就算是條狗也是要對主人之外的人吼上幾聲,更何況我還是個人。不瞞你說,類似於你說的這些事我還做了很多。今天我如果難免一死,那我也算是盡了臣子的本分。”

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張洎表現得從容不迫且不卑不亢,顯得自己是一個十足的爺們兒和君子。可是,我真的懷疑這人這個時候是在豪賭,趙匡胤根本沒說要殺他,而他主動地提到了死亡且表現得慷慨大義。任何一個英明神武的帝王面對這種人恐怕第一時間都不會是立馬殺掉而是勸降或招撫,而張洎真的就賭對了。趙匡胤覺得他這番發言很有忠勇之氣,不是個貪生怕死的人,於是就叫他以後專心事宋。張洎暗自一口大氣喘出,他隨即轉身面對著趙匡胤跪倒再拜,他也就此華麗地完成了人生的轉型。

請原諒我的陰暗心理再次發作。我是真的很想知道如果趙匡胤當時叫人把他拖出去砍了,他會不會當場癱軟在地或是尿褲子?

張洎不但被趙匡胤賞識,就連趙光義也對其才識讚不絕口。趙光義登基之後,張洎成為了皇帝的御用筆桿子,趙光義的每一道旨意經過他的潤色都能跟古籍典故聯絡在一起,這讓趙光義非常高興,他直言張洎這人簡直就是江南的第一才子。正是憑藉著趙光義的賞識,張洎後來在大宋官場一路扶搖直上,他先後被拜為諫議大夫、判大理寺、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直至最後官居參知政事,在其巔峰時期他與後來的大宋名相寇準同列宰執大臣行列。然而,此人對待其主人可謂是盡心盡力地百般迎好,但在個人的德行上卻為人所不齒。

前面我們說過他違背與人相約自殺殉國的誓言,而後來在李煜落魄之時他自以為當初對李煜有恩居然厚著臉皮以探望老領導的名義向李煜當面討賞。氣急之下的李煜甩了一個白金臉盆給他,可他卻因此滿腹怨言,因為他覺得李煜不知感恩且賞賜他這個臉盆時顯得很是傲慢無禮。此外,之前在南唐為官時,張洎的好友——時任南唐內史舍人的潘佑上疏直言國政混亂、亂臣當道,張洎由此記恨在心並慫恿李煜殺掉了潘佑。在太宗朝,張洎與當時同為翰林學士的蘇易交惡,蘇易後來升任參知政事,張洎於是上疏對蘇易狂接老底並對其一頓猛批狂貶,蘇易因此而被罷官,張洎則取代蘇易成為了新的參知政事。即使是後來在與寇準搭檔的時候,張洎表面上對這位比自己年少的上司恭敬禮順,但暗地裡卻對寇準是各種小動作和鬼心思不斷,但心大的寇準對此卻是毫不知情。

總之,個人觀點:張洎就是一個自詡為君子且想做一個君子並且以君子之道要求自己和別人,但實際上做出來的事卻讓他成為了一個對周遭之人卑鄙陰險、對上級阿諛奉承的偽君子。

我還不想說張洎是小人,因為小人沒有他這麼多道貌岸然,小人比他純潔得多。我之所以要在這個人的身上說這麼多,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像張洎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的很多人身上都能找到影子,甚至包括我們自己。他的身上兼具了好多種人的心理和性格特質,但我們當中很難有人像他這樣成了一個“集諸多的正反黑白於一身的大成者”。從這方面來說,這人是一個“成功者”。

每當想起這個人我會想到另一個人,那個人就是《巴黎聖母院》裡的副主教克洛德,倒不是說這兩個人很相似,而是說克洛德其實比起張洎更接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