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章 高建武服軟,大唐鎮國公,空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建武,遂主動求見。

只見其立於殿中,神色嚴肅,言辭凌厲,話語之中隱隱有威脅之意,朗聲道:

“若高句麗執意不撤兵,那就休怪大唐興兵前來。屆時,有薛延陀汗國相配合,就不信高句麗能抵擋得住!”

此刻,使臣目光堅定,毫無退縮之意,心中暗想:“此番定要讓這高建武知曉大唐之決心,斷不可再猶豫不決。”

而高建武聞此言語,面色驟變,心中驚惶與惱怒交織。

他望著使臣,目光閃爍,暗自思忖:“大唐此番態度強硬,若真開戰,後果不堪設想。”

隋朝之所以三徵高句麗不下,一則因高句麗所處之地理位置甚為險要,二則原有的東突厥未曾與隋朝並肩而立。

那時節,高句麗有恃無恐,張狂至極。

但現今,東突厥已被剿滅,薛延陀汗國更是對大唐俯首稱臣。

此回薛延陀汗國的鐵騎新兵來犯,極有可能便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所攛掇。

想那往昔,隋朝兵將面對高句麗的山川險阻,艱難征戰,卻屢屢無功而返。

而今大唐兵強馬壯,四方臣服,李世民雄才大略,謀定而動。

薛延陀汗國此番動作,或許便是李世民佈局之中的一招妙棋,令高句麗陷入危局。

高建武思及此處,額上冷汗涔涔,面色愈發凝重,心中憂慮如一團亂麻,不知該如何應對這棘手之局。

最終,高建武在重重壓力之下,無奈應允了退兵之事。

遂令大唐使臣將此訊息帶回呈予大唐皇帝李世民。

大唐使臣聞得高建武之答覆,方才滿意而去。

其身姿挺拔,步履從容,面上難掩得意之色。

而高句麗的王宮之中,一眾君臣則憤懣不已。

高建武面色陰沉,坐於王座之上,雙拳緊攥,目光中滿是不甘與惱怒。

其心中暗恨:“迫於大唐威勢,不得不退,此乃奇恥大辱!”

眾臣子亦是交頭接耳,低聲抱怨,神色憤憤。

有的咬牙切齒,怒視使臣離去之方向;有的唉聲嘆氣,憂心忡忡,為高句麗之未來而憂慮。

這王宮之內,瀰漫著壓抑與憤懣之氣,卻又無可奈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