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5章 告一段落,大唐鎮國公,空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終,長孫無忌從密報中得知,那流言竟出自魏王李泰之口。
此訊息猶如晴天霹靂,令長孫無忌心中頓生疑竇,魏王李泰何以要阻撓長樂公主與長孫衝的婚事?
他反覆思量,卻始終無法參透其中緣由。難道是因為李泰忌憚長孫家的權勢,擔心此次聯姻會進一步鞏固長孫家的地位,從而威脅到自己的利益?
又或是他另有隱情,不願看到皇室與長孫家結成更為緊密的聯盟?
長孫無忌端坐於案前,手中輕輕摩挲著那封密信,眉宇間滿是憂慮。
他深知,李泰此舉絕非偶然,背後必定有著深遠的考量。
長孫無忌閉上雙眸,腦海中浮現出李泰平日裡溫文爾雅卻又深藏不露的模樣,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寒意。
若真是李泰所為,那麼這場看似簡單的流言風波,便可能演變成一場涉及朝堂權力鬥爭的複雜棋局。
長孫無忌輕嘆一聲,心中暗自盤算,如何才能化解這場危機,保全長孫家的利益。
李泰在被李世民嚴辭訓斥一番後,心灰意冷地回到了涇陽縣。
府邸之內,他徑直尋至陸通的書房,推門而入,只見室內書卷滿架,一縷淡淡的墨香飄散在空氣中。
陸通正伏案疾書,見李泰面色凝重,便放下筆,抬眼望向他,眼中閃過一絲關切。
“老師,”李泰的聲音略顯疲憊,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讓《大唐報》刊登調查報告一事被父皇壓了下來。我放出的流言倒是起了些作用,但恐怕終究還是難逃父皇的手掌心。”
陸通聞言,輕輕點頭,眉宇間流露出沉思之色。
他緩緩站起身來,走到窗邊,望著窗外的蒼翠竹林,彷彿在尋找著什麼答案。“殿下,”他轉過身來,目光如炬,“流言雖能一時擾動人心,但終歸不是長久之計。陛下英明,定不會被表面的紛擾所迷惑。”
李泰聽罷,心中稍感寬慰,但依舊愁眉不展。
陸通輕語氣溫和:“殿下勿需過於憂慮,既然流言已經散佈,調查報告亦已呈遞御前,陛下定會派遣信使前往核實。此事牽涉甚廣,非同小可,陛下英明,必不會輕信一面之詞。待到真相大白,近親結婚之事便會成為鐵證,長樂公主的婚事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說罷,陸通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精明,彷彿早已洞悉了事情的發展。
他的話語如同春風拂面,令李泰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
李泰微微頷首,心中暗自感激老師的寬慰與指導。
李麗質與襄城公主聞聽此間流言,皆心生疑惑,暗自揣摩何人竟於此時散播如此訊息。
二人心中各自思量,莫非有人暗中助力,欲藉此事成全李麗質拒婚長孫衝之心願?
李麗質玉容微沉,眉宇間隱現憂色,卻也夾雜著幾分莫名的釋然。
襄城公主則目光閃爍,似有所悟,輕聲細語道:“妹妹,此等流言雖令人煩惱,但若真能助你擺脫那樁婚事,倒也不失為一樁好事。只是,我們需得小心,不可讓人看出破綻。”
李麗質聞言,輕輕點頭,心中暗自盤算。
此刻,她雖感到了一絲解脫,但亦不敢掉以輕心。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間的心照不宣,彷彿在無聲中達成了某種默契。
時日荏苒,皇命難違,長孫衝終被派遣至江南道任職,遠離了繁華的長安城。
臨行前,他心中滿是鬱結,愁緒如江水般綿延不絕。
長孫衝立於城門之下,回望長安,心中默唸著長樂公主的音容笑貌,那一抹溫柔的笑容彷彿就在眼前,卻又遙不可及。
此番南下,山高水長,不知何時方能重逢。
長孫衝輕嘆一聲,轉身踏上征程,每一步都顯得格外沉重。
馬蹄聲聲,敲擊著水泥路,似乎也在訴說著離別的哀傷。
他強忍心中的不捨,只願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忠誠與能力,期盼著有朝一日能夠功成名就,榮歸故里,再續前緣。
李泰聞知長孫衝遠赴江南道任職之事,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波瀾。
他獨坐於書房之中,手中把玩著一枚玉佩,目光卻透過窗欞,凝視著遠方。
思緒萬千,李泰暗自揣測,莫非父皇此舉意在暗示,不欲長樂公主與長孫衝結為連理?
一縷清風拂過,帶走了室內的些許沉悶,卻無法驅散李泰心頭的疑慮。
他深知宮闈之中的微妙關係,每一項任命背後,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