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62章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優勢,民國戰神,鈞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化肥生產,這是西方人發展了有些年頭的生產技術,不過這年頭的化肥生產裝置都比較小型。

小型也就意味著,成本會高一些,但是對於農業增產效果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

西北集團的第一條尿素生產線於1902年3月開工生產,順利的生產出了第一批尿素。

沈凝雲非常高興,終於有化肥了。

這生產出來的化肥,就像是一堆堆的糧食,如果氮肥用於麥田施肥,與有機肥混合使用,一般每公斤尿素可以提高2~3公斤的產量。其中對於中低產麥田的效果更好,而高產麥田則不需要太多氮肥,一般不超過十公斤,否則會導致麥粒過重而倒伏。

這年頭還沒有抗倒伏小麥呢!

“我們引進的是一套年產1。5萬噸的裝置,按照每畝施肥15公斤來計算,可以滿足100萬畝土地的所需。要滿足我們集團的商品糧基地的需求,還需要擴大產量。”孫繹龍對沈凝雲說道。

“這種裝置低階了一些,不過暫時就按照這種裝置製造吧!”沈凝雲已經將這套尿素生產裝置評估了一遍,這玩意用的是蒸汽機作為動力,確實不如內燃機和電動機好。不過生產效率還可以。

生產化肥,就像是在生產糧食一樣,一公斤尿素等於兩到三公斤小麥,這可是解決吃飯的大事啊!

“另外,油井的建設你派人去督促一下,讓煉油廠儘快動工生產。”沈凝雲接著對孫繹龍吩咐道。

“是,少帥。”孫繹龍連忙答應道。

沈凝雲視察了化肥製造廠後,則跑到了西北大學。他在西北大學成立的農業學院已經有了一定規模,擁有學生三十多人。

從這三十多人中,沈凝雲抽出了十個大學生組成了一個‘雜交作物研究小組’,並將雜交小麥的理論資料交給了他們,並撥款十萬元,讓他們研究高產抗倒伏小麥。

高產抗倒伏小麥,即是用高產倒伏小麥和低產抗倒伏小麥雜交而得到的,雜交後即可能得到高產抗倒伏小麥,也可能得到低產倒伏小麥。

然後選用高產抗倒伏小麥作為種子。

雜交作物研究小組的組長叫林啟榮,一個非常有創新精神和幹勁的年輕人,沈凝雲對他說道:

“這個研究非常重要,如今中國的小麥品種因為無法抗倒伏,所以只能種植得比較疏散。如果我們有了抗倒伏高產小麥,小麥畝產起碼能提高一倍。這個艱鉅而光榮的任務,事關我們中國老百姓能不能吃飽肚子的問題,就看你們的努力了。”

林啟榮還是第一次接觸西北軍少帥,過去他只聽說西北軍少帥沈凝雲非常聰明,但是沒想到的是,八週歲的少帥竟然參與到了農業技術研發的決策當中。

“少帥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林啟榮堅定的回答道。

“好,過兩天資金就會到了,這個研究計劃立即啟動。”沈凝雲一副嚴肅的模樣,對林啟榮他們交代道。

不一會,沈凝雲離開西北大學後,不由揉了揉臉,裝成熟真的很消耗表情。不過對於高產抗倒伏小麥的研究,沈凝雲還真是心裡沒譜。

他不是農業專家,他只知道雜交理論,但並沒有什麼實際操作經驗。而且這種雜交理論,是大層面的,也不知道雜交小麥要注意什麼。

反正錢砸下去了,人也選好了,等研究基地建成後,慢慢研究吧!研究成功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用多久卻不知道了。

現在化肥已經有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生產也將陸續建設起來,如果再有高產抗倒伏小麥,那麼養活四億多人口那是輕輕鬆鬆的問題了,到時候也就能夠調集更多的勞動力投入到工業生產當中去了。

此時鐵路未開通,因此沈凝雲沒有把勞動力大規模的投入到工業建設當中去,而是在完善工業體系,以及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方面。

最重要的自然是機床製造和機械裝置製造,擴充這兩方面的製造能力,顯然可以從德國人那裡得到足夠的資源。

這年頭機床製造業的技術封鎖還沒有那麼嚴重,因為這些機床的製造本身就不夠精密,技術性並不是太高。畢竟蒸汽機帶動的機床,顯然也精密不到哪裡去。

機床製造廠計劃招募上百名德國技工,同時在技工培養上砸了不是少錢下去,在這一年德國的技術工人及技師來到了西北甘肅。

技工學校中的機床製造專業,第一屆招收的學徒達到了上千人。

機械裝置製造方面,也聘請了很多德國技工,同樣也成立了技工學校,第一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