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無心隨白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五章 何謂神境,何謂真仙,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海客無心隨白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之一生,共有三次死亡。

天魂歸天路,地魂歸地府,命魂葬人間。

三次死亡對應人之三魂。

身體的死亡乃是命魂的死亡,是常規意義上的死亡,也是身體上的死亡,七魄會隨之散去。

屍體的葬下乃是地魂的死亡,人之歷史,人之因果,人之善惡,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皆被一捧黃土埋葬,是精神上的死亡。

最後的痕跡被遺忘,不能再對人世產生哪怕一絲影響,是天魂的死亡,也是存在上的死亡。

人之一生?準確來說是凡人一生。

直到再度輪迴,三魂才會重聚。

修行者選擇踏上修行路,那是超脫生老病死的第一步,甚至能夠將三魂化出,作為三具化身。

元神,唯有斬了元神,令其魂飛魄散,一名先天人才算徹底死亡,哪怕連轉世的機會都沒有,真正意義上死的乾乾淨淨。

神域四關分別對應物質,能量,意識,法則。

精氣神三元合一,意識改變物質與能量,成就法則,登臨神境。

所以在三教傳承裡沒有「法準」這種概念。

神境至強者也有另一個稱呼——真仙。

真,就是元神回收三魂七魄之本質,進行主動提升以及自我完善,坐照入微,心身一體,明悟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仙,則是在修行的道路上貫徹本質與真實,最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只是,絕大多數人都修不到這個境界,包括練峨眉他們這些追求仙道的修行者,其實與人間的神境至強者差不多,皆是走的「另類成道」。

區別在於,修仙道還有機會再進,修法準則宣告路斷,除非有大機緣,不然往後難以再有精進。

因為苦境的飛昇門檻比較低,真仙,準確來說是所謂神境的境界總稱,稱真神亦可。

先天五境,打破了人體這個小天地的常理,也打破了後天的陰陽,與生老病死做鬥爭,想要從其中掙脫出來,這是在對抗自然規律;只是它又契合宇宙這個大人身中恆常的道。

關於元氣的修行,便是行在陰陽之中,走在順天與逆天之間。

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

修行者吐納天地元氣,補足自身,對天地而言元氣沒有消失,只是換了一種表現形式,只要修行者身亡融入天地輪迴,元氣便會迴歸。

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修行者若是不死,只進不出,久而久之天地間的有餘被耗盡,修行者繼續修行便在損不足,透過透支天地以奉有餘。

若是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修行者乃是為了維持自身熵水平,此舉卻給天地帶來了熵增。

若是這個過程中再有因果糾纏,難以釐清,那便會誕生劫。

比較常見的便是末法之劫。

天地元氣沉寂,這個並非完全沒有辦法,然後,天意一刀,直接斬在眾生天魂之上,削其天壽。

為了延續,天意選擇損眾生維持天地。

幸好,苦境家大業大,而被它供養出來的藺重陽也在反哺天地,無需去折騰眾生。

有句話叫——明心見性,明道見仙。

元神生心念,如母生子,子不見母,就是無明。

子與母合即為明心見性。

藺重陽便是因為先成就了法則,進而透過完善混沌大道作為承載,不斷積累。

貫徹本質與真實,粉碎真空,明道見仙。

那一步他還不能踏出去。

準確來說,他的道路有那麼億些超前,正常情況下可以藉助外力由量變引發質變,也就是按照元氣、元精、元神的順序突破。

而自我修持,則是先將元神境界突破,再借量變引發質變,元精或者元氣的其中一項,最終兩項反哺一項。

三元合一卻是有說法。

元神生心念,心念歸元神前,只能感物。

明心見性元神顯現後,生元氣,然後能觸物。

神氣合一的時候,能御物。

精氣神三元合一之後,能化物。

這裡是以「物」指「道」,而「明心見性」也有其他稱呼,「存心養性」,「修心煉性」,修行路上三教一理,不外乎自身三寶,終究只是叫法不同罷了。

若是再進行細分……

“若是再進行細分,還原返本,三教只是以不同的角度觀察世界,故而,修行之法各有側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御珠錄

一月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