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楊力抗衰老36計,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腰能健腎。同樣道理,腰部受累,氣血不運,就會影響腎氣的充健。腰部有許多重要經脈透過,如帶脈環腰一週,還有腎脈貫脊入腎,腰部有許多重要腧穴,如腎俞穴(足太陽膀胱經穴)、命門穴(督脈穴),這些經穴都和腎密切關聯,所以腰與腎密切相關。
怎樣強腰健腎?
——按摩經穴
按摩腎俞、命門穴、委中穴。
部位:命門穴在14椎下,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腎俞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命門穴旁開1?5寸處。委中穴在膕窩(膝窩)中央。
方法:按摩腰部,用兩手叉腰,大拇指固定,然後其餘四個指頭作扇形來回按摩腰部。然後雙手半握拳,輕叩腰部腎區。
腎俞在腰部的位置
——壯腰健腎運動
兩腿並立,兩手上舉後撐腰,兩手摸足尖,屈膝起立,早晚做30次。或做仰臥起坐、仰臥舉腿,或俯臥,將雙手雙腳儘量後伸。
腎經穴在腹部的位置
——吃壯腰健身藥食
第一,杜仲10克、續斷10克、牛膝10克,煎水飲。
虹橋書吧。
第23節:楊力抗衰老36計(23)
第二,杜仲10克、豬腰一對,燉服。
第三,杜仲30克、枸杞子30克泡酒飲。
第四,服壯腰健腎丸,腎陰虛的可加服六味地黃丸;腎陽虛、腎氣虛的可加服金匱腎氣丸。
第五,可服健腰丸(青娥丸):杜仲、補骨脂、核桃仁、大蒜。
第六,常吃核桃、山藥、栗子。
第七,腰痛伴有風溼的,可服獨活寄生丸。
第八,腎虛不固,有遺精、陽痿的可服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五味子、車前子)。
第九,腎陽虛有水腫的,可服濟生腎氣丸(六味地黃丸加牛膝、車前子、肉桂、附子)。
第十,肝腎不足,精血虧虛出現腰痠筋痿,尿多遺精的可服龜鹿補腎丸(龜版、鹿角膠、生熟地黃、山藥、澤瀉、茯苓等)。
督脈的命門穴位置
——生活中要保護腰
第一,避免腰負荷加重。
第二,避免腰受寒,冷天、陽虛者褲子要穿暖。
第三,不要久坐溼地、涼處。
護背法
——背為陽,腰為陰
中醫認為人的背為陽,腰為陰,就是說我們的背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位,背部不僅是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是人體防寒的屏障。背部分佈著幾條重要的經絡的陽經部分,正中的督脈就是陽經之海。背部有保護人體內臟防寒的作用,尤其對心肺更有防寒意義,背不冷則全身不冷。背部受寒會誘發冠狀血管痙攣而誘發冠心病,還可導致肺氣管受寒而發生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甚至肺炎等。背部受寒更容易引起腎受寒,所以我們要保護我們的腎,要防止背受寒。
——怎樣防背受寒?
晉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中早已告誡:“背宜常暖”,尤其陽氣虛弱的就更要注意暖背防寒。
第一,秋冬及早添穿背心。秋冬衣服要穿暖,為保護背部要早加穿背心(棉的、羽絨的、皮的、毛的均可),老人和陽虛者更要早穿背心。
第二,背部要避寒就溫。避免背部迎風受寒或背靠涼牆。冬天儘量多曬太陽,或用熱水袋放在背部取暖,床墊子要加厚加暖。
第三,自我做背部按摩。雙手半握拳,多做上下擦背、揉背及捶背。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揉、捶背部。
第四,睡前用熱水泡腳,熱氣可從腳底經穴上暖背部。
第五,冬天飲食要少吃寒涼,多溫熱。
足,人體的第二腎臟
——足少陰腎經發源於足
足少陰腎經起源於足小趾,沿足內踝經小腿內側、大腿內側然後上行,從腰背入腎,並且在足部分佈了湧泉等7個穴位,所以足部與腎有密切關係。
——足底部中心是腎的反射區
足底部是一個全息反射區,足底前1/3中心部湧泉穴和腎相應,所以透過對湧泉穴的按摩、針灸、貼藥,對腎都可起到保健作用。
足,抗衰老的重要部位
——足底是人體臟腑的投射區
足底是一個正立著的人體內臟的全息投射區。人體內臟有病可以反映於這些投射區,同樣透過對這些反映區的治療,對治療內臟疾病有一定效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