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不抱怨的法則,莫再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24)你難道從來都沒聽說過嗎? 是____事實____ ____

(25)看看你都做了些什麼! 是____事實____ ____

(26)你知不知道你自己的位置? 是____事實____ ____

(27)以前我已經告訴你多次了不要這麼做。 是____事實____ ____

(28)這是誰教你的? 是____事實____ ____

第二章 不抱怨的溝通才有效(2)

(29)你為什麼看什麼都不順眼? 是____事實____ ____

(30)我已經跟你說過了。 是____事實____ ____

(31)你真的瘋了。 是____事實____ ____

(32)你會遭報應的。 是____事實____ ____

(33)你知不知道你正和誰打交道? 是____事實____ ____

(34)你想對我怎麼樣,解僱我嗎? 是____事實____ ____

(35)你知道你在說些什麼嗎? 是____事實____ ____

(36)你為什麼不聽聽原因呢? 是____事實____ ____

美國的文化充斥著抱怨,並隱含著過度的抱怨。上述習慣性抱怨一覽表描述的這些讓人煩惱的話,雖然並未經過科學研究證實,但你能運用它們來提高辨別抱怨的能力。運用普遍的抱怨原則能更好地消除誤會和解決衝突。以上提問能幫助你提高意識,本書中的其他資訊能幫助你在生活中遠離被責備的角色,指點你積極地改變生活的際遇。

面對那些習慣性抱怨和良好的人際關係之間的不協調,你可能會面露微笑或報以嘲諷。當你沒有直接受到那些習慣性抱怨的影響時,它們聽上去好像是笑話或是喜劇的場面。然而,絕不要觸控到敏感的神經或者碰那個傷疤。這個建議用在當你正陷入麻煩中,想躲避或低調處理的時候。

對於一些習慣性抱怨,適當的解釋有重要的意義。它能告訴你一些在你面對抱怨時應有的情緒,你會意識到下面這些關於觀點起源的解釋也許對你有用。

上述觀點的起源

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的演說家馬庫斯·塔賴斯·西塞羅曾說過:“因為你不知道在你出生前發生的事,所以有時你會像孩子那樣想當時的問題。”類似的事情確實曾在我們自己身上出現過。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身世知道得很清楚,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改變我們現在需要改變的一切。面對習慣性抱怨你可能沒有任何反應,但是如果你像絕大多數人一樣,你就需要有一種健康情緒來保證你更好地理解和改變。

“情緒起點分析法”能幫助你找到生活中常見的抱怨方式。這種分析方法包括以下5個部分:(1)認清造成你目前反應的原因;(2)確定這種反應所造成的後果;(3)回想你以前對於某種習慣性抱怨的反應;(4)找出這種情緒起點的意義;(5)透過對這件事的理解為現在和將來的生活作出積極的改變。

假定你曾經對抱怨套話中的第15條“你真是個白痴”作出過情緒激動的反應,在本分析法的第一部分,你會發現你為了避免受到批評而竭盡全力努力著,因為你害怕自己會被解僱或因為犯錯誤而受到斥責。在第二部分你可以推斷出你有一種很強的規避風險的傾向。在第三部分你回想起你有個脾氣火暴的叔叔曾對你的堂兄妹們用過這樣的抱怨。你還記得當你因為犯了錯誤,叔叔下一個就要責罵到你的時候,你在一旁嚇得畏縮著的情景。至於第四部分,你會由於自己的不理智、事情的不可預測性和犯的錯誤而受到這樣的責備。即使你不是你叔叔指責中的主要物件,但在你的內心你也會自我責備的。在第五部分中你知道了透過規避風險而免於被人抱怨的做法是不現實的。

一般說來,一次令人痛苦而難忘的抱怨體驗是不會有長期影響的。如果你在孩童時受到過接二連三的抱怨或是其他差不多的經歷,而且如果你不加鑑別地用這樣的字眼稱呼自己,你就可能會因為這些話的出現而害羞或羞愧,或者會產生內疚和發怒的傾向,也許還會出現其他破壞性的情緒,比如說對現實的恐懼感(一種常伴有意志消沉的焦慮或不安)。下面的練習能幫助你提高在處理常見抱怨方面的能力。

第二章 不抱怨的溝通才有效(3)

容易引起爭端的常見反應

我們只能在腦海裡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