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黑金紅流,中國長城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家能源政策及新集長足發展的角度來看,國家需要鞏固和發展新集的經驗。於是兩位全國人大常委積極協調、多方做工作;劉明善也當即向安徽省煤炭廳、省長*遞交了報告。報告由他親自撰寫,主要內容是:要運用新集經驗,採用新集模式,發揮新集精神,用新集的人,加快開發淮南西部煤田。這是新集第二次創業的契機!新集人願意給國家再貢獻一個大煤田! 。。
第三章 宏圖再舉(2003~2006年)(2)
*代表安徽省支援並回復了劉明善開發劉莊的報告:“新集是淮南經濟的一個增長點,也是安徽的一個經濟增長點,從這一點上講,劉總,我得謝謝你。也支援你的報告要求。”
當年年底,國家計委和煤炭工業部聯合下發檔案,根據中央和地方並舉的原則,同意把劉莊劃給新集。
劉莊的“蓋頭”,眼看就要揭開……
1997:她叫新集四礦
劉莊煤礦最初被稱作新集四礦。從一礦,到花家湖,再到八里塘,不到十年時間,新集四礦即將上馬。劉明善宏圖將展,內心喜悅。
金融時代下的礦業,是一種特殊的商業,資源是立身之本,有多大的根據地,才能有多遠的縱深。劉明善身兼創業者與改革者雙重身份。作為創業者,他儘可能為後繼者打下更多的江山,即使暫時沒有實力去打,也要努力指點江山;而作為改革者,他希望新集四礦能夠進一步改革,比原來的三個煤礦更好、更先進、更強大。
1997年8月,與八年前開發一礦一樣,劉明善帶領一幫人馬,壯志凌雲地進駐了劉莊。
不一樣的是,這次的人馬不再只是“七八條漢子十幾杆槍”,而是公司副總以上人員66人;進駐時逢盛夏、天氣和煦,沒有倒春寒的細雪飛舞、天寒地凍;而最不一樣的是,沒有當年村民那種不信任的目光,鄉親們自發組織起來,早就平整好了道路等待新集人的到來。
當時劉誼也在現場,他仍然記得劉莊所在的大趙村,家家戶戶的鄉親們都湧到了村口。在一掛又一掛的鞭炮聲中,老百姓把豬啊、羊啊送給了新集來的人。熱鬧的場面,在大趙村,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見得到。
當天,在眾多鄉親們的簇擁下,新集四礦建設指揮部正式掛牌。村裡騰出來辦公場所借給新集人無償使用。潁上縣縣委書記張華琪致歡迎詞。他說:“這樣的場面,在這個古老的村莊已經許多年沒有見到了。大家都說像過年,我覺得,比過年還要熱鬧。如果非要拿什麼來比較,我覺得今天像電影《九九豔陽天》裡咱們的隊伍開進來”。�
�溫躍淵。托起太陽的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歡迎的人群掌聲如雷。
寒流
命運的玩笑,總是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新集進駐大趙村第二年,亞洲金融危機波及煤炭行業。寒流來襲,整個煤炭行業驟然轉冷,開礦形勢急轉直下。而新集管理層恰好在此時經歷了新舊交替的歷史性時刻。
歷史與命運的交織,往往帶來最令人啞然失笑的結果。在劉明善卸任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劉莊礦。即使在金融危機肆虐最嚴重的時候,劉明善仍然主持召開了“劉莊工業區綜合發展規劃討論會”。參會的都是煤炭科技領域的相關單位,合肥煤炭設計院、淮南市科委、淮南工業學院等。而會議討論的集中問題便是未來劉莊煤礦怎麼樣才能建成一個最具科技成果的礦:要以煤炭企業為龍頭,同步延伸煤炭產品的產業鏈,堅持開發和結合並重。形成集煤炭、電力、建材、煤層氣等一體的立體交叉大型現代化工業區。
其實,此時此刻,劉明善很清楚,開發劉莊的心願在金融危機導致的煤礦行業的寒流下,已經漸行漸遠。不久後,劉莊隊伍便奉命撤出,只留下四個人在工地留守。當時新集管理層對煤炭行業的下行趨勢拿捏不準,只是表態說:“劉莊工程無限期暫停”。 。。
第三章 宏圖再舉(2003~2006年)(3)
四個留守員工裡面,資格最老的是財務科長陳力。他身體不好,見開工遙遙無期,索性回家養病。僅剩下了三個小夥子和寫著“劉莊煤礦”的一塊木牌,告訴來來往往的人們,這兒也曾是希望的田野。
三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閒得無聊,整天除了吃就是睡,要不就玩“鬥地主”,輸了往臉上貼貼白紙條,百無聊賴。但又不能回去,這麼大的一片工地,交給別人不放心,而且說不定哪天就能開工了。這樣的等待,如沈從文小說《邊城》的最後一句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