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部分,永樂大帝-朱棣,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匹、布六匹;中馬:絹三匹、布五匹;下馬:絹二匹、布四匹;駒:絹一匹、布三匹。軍民私市者禁之” 。

永樂七年七月乙酉,“敕鎮守寧夏寧陽伯陳懋:官帑有綺帛布鈔,可與新附韃靼易馬。良馬勿吝直,次者亦酌量增直易之” 。

大量的貿易以朝貢的形式出現。蒙古和其他民族的使節或商人,赴邊境或進京貢馬及方物,朝廷以賞賜的形式給予報酬,或直接給予貨值。馬和方物都有定價,賞賜有定額,如果賜賚不足額,進貢者則會不滿。這種進貢,實際上是各族首領或商人與明廷之間在做買賣。在這種貿易當中,朱棣的方針是“懷柔遠人,寧厚無薄”。不僅給貨值,還要給予豐厚的賞賜。蒙古和其他各族來朝貢馬及方物的記載,不絕於史書。比如:

“永樂元年十一月丙子,兀良哈頭目哈兒歹遣其部屬脫忽思等二百三十人來朝貢馬。命禮部賜鈔幣襲衣,並賞其馬值。上馬每匹鈔五十錠,中馬四十五錠,下馬三十錠。每匹仍與彩幣表裡一” 。

二年四月己丑,指揮蕭上都等自兀良哈還。韃靼頭目脫兒火察、哈兒幾歹等二百九十四人隨上都等來朝貢馬,命脫火兒察為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哈兒歹為都指揮同知掌朵顏衛事……各授指揮千百戶等官,賜誥印冠帶及白金鈔幣襲衣。脫兒火察言,有馬八百餘匹留北京,願易衣物。命北京行後軍都督府及大僕寺第其馬之高下,給價償之” 。

“三年三月戊戌,哈刺溫等處韃靼也裡麻等五十五人來歸,貢馬。命禮部如例賞之” 。

“九月庚子,款多倫地面韃靼納哈刺等來朝貢馬,賜之銀鈔彩幣” 。

在東北和西域,明朝同樣與當地少數民族建立了市易朝貢關係。這是明朝控制東西雙方以箝制韃靼和瓦剌的手段之一。“遼邊西壁近虜,境外多物產,如貂皮人參材木魚鮮之類” 。但洪武時期,對遼東的貿易管理甚嚴,以至“凡公差人員,不許捎帶松榛等物進口渡海,違者一二斤、三五兩俱分屍,號令所過,官司縱容,一體治罪” 。女直、兀良哈頭目經常赴內地貢馬。永樂時期,在遼東開原廣寧設立了三處固定的馬市,定期開市貿易;又規定女直部落一年一貢、每貢一千人,兀良哈三衛一年二貢,每貢三百人,計每年赴內地朝貢者一千六百人,而實際不止此數。朝廷給予來貢“夷人”的賞賜也有定額。另外,朝廷還花費大量經費用以晏賞、迎驛。這些措施加強了同東北各民族間的聯絡。鞏固了東北邊疆,也削弱並牽制了韃靼侵擾勢力。

西北方面,永樂初明朝就與當地諸民族建立了通貢關係,撫之甚厚。

永樂四年八月壬子,敕甘肅總兵官宋晟曰:“西北番國及諸部落之人,有來互市者,多則遣十餘人,少則二三人入朝,朕親撫諭之,使其歸國宣佈恩命。”

以貿易關係為手段來爭取少數民族的意圖是很明顯的。

與西番的茶馬貿易是明朝與少數民族貿易的重要部分。河州一帶是西域門戶,控制河州,才能使通往西域的道路暢通無阻。永樂時期的翰林學士解縉說:

(河州)善馬之出,佈於天下。先是,民商夷虜利相售易,或相殺害。而中國之貨馬貴。中國之貨以荈茗為上……先,太祖高皇帝因其利而利之也,置茶馬司河州,歲運巴陝之茶於司。官茶民得以馬易之。夷人亦知有法禁忌畏,殺害之風帖息,而茶之繆惡亦少。數年之間,河州之馬如雞豚之畜,而夷人亦往來慕知識效信義,有仕為臣者,不但茶馬之供而已。

朝廷茶馬之禁甚嚴,“雖勳戚而不宥”。洪武三十年,駙馬都尉歐陽倫坐犯私茶,竟然賜死。布政使司官不言,並倫賜死,家人等皆坐誅,茶貨沒入官 。朱元璋說:“巡禁私茶之出境者,朕豈為利哉!制馭夷狄不得不然也。” 永樂時期,仍與西番保持了茶馬貿易關係。

永樂三年二月,朱棣談到禁夾帶私茶布帛青紙出關時曾說:“邊關立互市,所以資國用,來遠人也,其聽之。” 但看其永樂六年等令諭,其禁令之嚴或踰於洪武時期,大概也是“制馭夷狄不得不然吧”?

永樂五年十月壬辰,敕甘肅總兵官左都督何福曰:舊禁軍器出境。近聞有鬻於外夷者,此邊將失於關防之過,目今須嚴禁約。

六年二月戊子,何福奏涼州諸衛士軍多私出外境市馬,請按其罪……從之。

六月丙申,敕甘肅總兵官左都督何福曰:舊禁■絲綾羅與外夷交易。比聞軍民裁製衣服與回回易馬,貪利違法,爾更申明其令。

同年,令諭各關把關頭目軍士,務設法巡捕,不許透露緞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