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鍵盤傳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一章 送別,紈絝到底,我是鍵盤傳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稍停,中宗又問上官婉兒:“那就開始吧,你看先讀誰的?”
還沒有等上官回答,中宗見宗楚客在身旁,說:“就從你開始,往下輪吧!”
宗楚客也不推辭,將自己的詩遞上去,上寫“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
皇上交給內侍,說:“就讓內侍讀吧!”
內侍大聲誦讀:“甥舅重親地,君臣重義鄉。還將貴公主,嫁與耨氈王。滷薄山川闊,琵琶道路長。回瞻父母國,日出在東方。”
這邊吐蕃使團中的尚贊咄熱、名悉臘等聽完第一首詩,也很感興趣,要求唐朝內的翻譯官幫助,把一首一首詩文抄下來,翻譯給吐蕃使臣聽。
中宗說:“那就讓幾名通司翻譯官來給你們慢慢翻譯吧!”
翻譯官奉旨,就開始一首一首地記下來,翻譯成吐蕃語。第一首說:
“甥舅看重的是親戚之地,
君臣都看重的義禮之鄉。
再將貴為公主的金城,
又嫁給了耨氈王后代。
車駕行於山川遼闊的大地上,
琵琶彈奏於遠行欲去的道路上,
回頭瞻望那父母之國,
日頭正從東方升起來。”
第二首詩的作者是張說:“青海和親日,湟星出降時。戎王子婿禮,漢國舅家慈。春野開離宴,雲天起別詞。空彈馬上曲,詎減風樓思。
內侍讀完不久,翻譯官就譯出,道:
“穿過青海和親日子,
皇族愛女出嫁之時。
戎王執行了子婿之禮,
漢國舅舅體現了家父般慈愛。
春天野外擺開了送別的離宴,
白雲蘭天下起筆寫出了‘別詞’。
空闊曠野裡彈奏起了馬上曲,
怎麼能減少風樓的思念情懷。”
……
翻譯官給吐蕃使團開始盡力詳細地翻譯。譯了幾首,聽得吐蕃使官們也是個個頭昏腦漲,一頭霧水,接受不了。
這次的餞別席上。群臣各自抒發情懷。顯露文才,一首首地宣讀下去。大家對佳作。點頭讚賞者有之,咬文嚼字者有之,讚不絕口者有之。但許多不愛詩詞的人卻已厭煩了,打起磕睡來了。
中宗卻是個“詩迷“。欣賞起來勁頭很足,哪管別人情緒如何,終於一一讀完了,中宗才舒了一口氣。
聽席中精力腦神最集中的是上官婉兒。她要品要判,誰可入等,誰要惕出去。她聽完這些詩,眼珠一轉對中宗道:“陛下。這席上還有藏龍臥虎之人,論起詩賦比妾身還要高明許多!”
躲在一旁看熱鬧的李陶一聽上官婉兒這話,便知要壞事了。
果然中宗聽了上官婉兒的話似有些不信:“藏龍臥虎?比你還要高明?是誰!”
“藍田王!”
“陶兒?陶兒會做詩?”中宗把目光投向了李陶。
“陛下莫非忘了,正月二十大朝那日。藍田王在大殿之上辯駁宗閣老,出口成章的詩賦,首首都是佳作!”
中宗恍然大悟:“說的也是!”
當初,中宗被群臣孤立,一籌莫展,哪有心思鑑賞詩賦,如今被上官婉兒這一提醒,想起的確有這麼回事。
上官婉兒看向李陶:“今日金城公主遠行,藍田王難道不賦詩一首?”
李陶被上官婉兒將了一軍,不得不起身苦笑道:“陛下讓大家作的是應制詩,我自小生活在鄉野,哪會做什麼應制詩,故而不敢獻醜!”
上官婉兒莞爾一笑,向中宗建議道:“陛下,可否破例藍田王不作應制詩,讓他隨感而發,我等也好飽飽耳福!”
中宗點頭道:“准奏!”
李陶情知這下是躲不過去了,他細細思忖:李白曾經寫過幾首離別詩倒是不錯,若放在以往他就毫不客氣地借用了,可李白現在是自己的侍衛,這要是一不小心穿幫了,那可就不好了,還是另想辦法吧!
想到這裡,李陶對上官婉兒道:“既然不用應制,那就不用在意格式了,今日我就不作詩了,為金城公主獻上一首詞吧!”
上官婉兒見李陶數息之間便有了應對之法,不由暗暗稱奇。
李陶也不用內侍,自己直接吟道:“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快馬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浮動,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