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655章:至今千里賴通波,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英雖居鄉里,但人品剛正不阿,無視權貴,認為官宦錦衣肉食者多為蠢才,見宋禮“布衣微服”,深入民間調查治運良策,態度虔誠,便把他多年積累的治水通航的想法告訴了宋禮。宋禮聽到“借水行舟,引汶濟運,挖諸山泉,修水櫃”等良策時大喜,遂邀白英參加治運工程,白英建議把位於會通河道最高點的南旺鎮作為分水點,稱為”水脊”。他還建議在南旺修建分水閘門,建議利用天然地形,擴大會通河沿岸的南旺、安山、昭陽、馬場等處的幾個天然湖泊,修建成”水櫃”,並且設定”斗門”,以便蓄滯和調節水量。同時,開挖河渠,把附近州縣的幾百處泉水引入沿河的各”水櫃”。
宋禮採納白英的建議,經過民工歷時九年民工的辛勤勞動,終於完成了這項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使之河河相通,渠渠相連,湖湖相依,匯成一派巨大水系,使會通河得到了充足的水源。從此,溝通南北的大運河暢行無阻,漕運能力大大提高,每年從東南運糧米幾百萬石(最高達到五百萬石),接濟京師。大運河真正成為南北交通運輸的大動脈,也使得這條開鑿差不多千年的大運河,再一次繁榮起來。
但因北京對運河的依耐性太大,所以無論是朱棣還是朱高熾、朱瞻基對運河的疏通工作都不敢掉以輕心,這不才剛過了七月分,疏通工作就已經開始了,到了九月,已經徹底完成了,此時的京杭大運河,河水滔滔,浩渺地天際,一行歸航的大雁拍成一字呼嘯而過,因為是十月,兩岸受運河滋潤的平原上,水稻已經成熟了,金黃的稻穀垂著頭,秋風一吹,帶動著一陣陣的波浪,讓人頓生心曠神怡之感。
偶爾幾個百姓舞動著手中的鐮刀,一把一把將金黃的稻穀放倒在還帶著青色的稻穀垛子上,偶爾幾隻不知名的鳥兒停在稻穀垛子上,引得正在田邊玩耍的小孩拼命的追趕,一時雞飛狗跳好不熱鬧。
與兩岸的喧鬧相比,碼頭上好不想讓,碼頭的主航道中一條貨船逆水而上,船右弦上面的水手們都在嚴密注視時刻應對,避免與停泊的船隻發生碰撞。在江河走安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船頭前面一艘停泊在碼頭,欣左預已出來一位水手,時刻注意行船的動向,準備排除船隻之間的碰撞,行進中的船隻似乎要泊岸了,該船的“頭纖”(拉縴隊伍的第一位縴夫)己回過身來招呼夥伴們收纖。再往河道上游看去,一艘船上有八位櫓工搖櫓,可見水流的速度是很快的,一位舵手嚴密注視著前進方向的水情與船情。
前面一艘客船正忙著靠岸,這兒是客運碼頭,客船上有二十多人在緊張的工作,船頂的幾位船工正在收帆放桅,有的船工正在接收從碼頭上拋下的纜繩,準備把客船牽引到碼頭,再拴牢在岸上的栓船柱石上,以增加客船的穩性,左弦上的水手用船蒿把船撐向碼頭,以增加向碼頭靠近的動力,船頭有兩位水手一面把船向右撐,一面扭頭注意碼頭,用以使客船對正碼頭調整撐船力度,另一位船工手拿撐蒿右手向前揮動、指揮碼頭的船工接應,看來他應是此客船的水手長了。
客船體形寬大穩性相當良好,船工各司其職工作相當熟練,動作非常協調,看來是一幫素質非常高的船工,倉體與倉面有封閉與阻隔,並有倉門便於客人出進,船沒停穩之前倉門決不開啟,安全措施相當嚴謹,可以斷定是一艘安全效能良好的長途客動船。
碼頭上還有不少人向客船上招呼,他們是迎接自己家人或親朋好友的,楊崢等人吆喝的聲中,上了官家的大船。
大明的造船業經過永樂一朝,算是發展到了輝煌,這座官船,上下三層,可載百來人,裝飾華麗,兩側高舷牆上開了不少門兒,船頭豎了三根高高矗立地旗杆,中間一杆掛著大明官家的旗幟,旌旗迎風而舞,呼呼作響。
^^^^^^^^^^^^^^^^^^^^^^^^^^^^^^^^^^^^^^^^^
第二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